碎语——《论语》之敬天爱人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市井行走

        敬天爱人。熟悉这个词,是因为稻盛和夫。

        近些年,企业家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于是乎,五花八门的管理模式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和中国传统思想搭上边的,有儒家的,有道法的,有佛系的……

        在我看来,真正把企业管理上升到经营哲学的,只有稻盛和夫。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东洋的邻居在某些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上做得比我们好,就像不久前借抗疫物资,给我们普及了一把中国的古典诗词。

        稻盛和夫的这一思想,源自西乡隆盛,往前溯源,又和阳明心学紧密相连。再往前,《论语》中关于敬天爱人的思想,已非常成熟。文化,本来就是在这样传承。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不语”,我理解为不传播,不教授,而不是不说。评论一下是难免的。

        既然是怪异的事情,就有很大程度的不可信,所以不传播。

        靠勇力解决问题,孔子向来都不赞成。

        对违背仁义礼法的做法,孔子肯定是批判的态度。

        至于神,也包括了鬼。鬼,也包括了祖先。在心中保持敬畏,不该随意地去说。

        天,是和鬼神联系在一起的。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说:“祭祀祖先和神的时候,好像祖先和神真的就在面前。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跟不祭一样。”

        这就是“敬”。敬天、敬鬼神、敬内心。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假如不敬内心,想着投机取巧,那么无论怎么祭祀,都不会有用。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好比跑去阎王殿去求子,终究无用。这也是“敬”。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爱人,是靠身体力行,也不是嘴上说说。比如: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包括那些繁琐的礼法,并没有其他人要求孔子必须这么做。之所以这样,唯心而已。

        要求孔子成为一个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未免强人所难。但孔子的鬼神,俨然已演化为自己内心的操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