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读书

【读书】034 《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告诉你两个世界

2020-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WuNing

引言

公元166年,东汉桓帝延熹九年,来自大秦国的使者们捧着象牙、犀角和玳瑁走进了大汉的皇城——洛阳,那是两个当时最强大帝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大秦国就是罗马帝国。

罗马的使者见识到了东都洛阳的繁华,感受到了大汉帝国的强大;汉朝人也领略到了罗马的风采与辉煌,双方的实力都令对方赞叹。

不过此时,汉桓帝东汉的朝廷上在上演着“党锢之祸”,预示着王朝的行将就木;而罗马国内瘟疫频发,北方边境已被日耳曼人攻破。

史料记载:公元166年,罗马又一次爆发大瘟疫,日亡数千人,当时东罗马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人口死亡过半,全罗马人口爆减1/3,据说连皇帝马可·奥里略·安敦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也难幸免。公元167年,日耳曼部落突破多瑙河防线,侵入罗马边境。

历史上的汉朝和罗马都是通过赫赫军功,奠定了两个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那么诸多历史巧合的背后,隐藏着他们怎样的不同呢?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来自北大历史系教授,马克垚先生,他坚持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早在1981年,他就发表过论文《罗马和汉代奴隶制比较研究》。这次,他再次运用比较方法,为我们揭示汉朝与罗马的战争与战略差异。

作者

马克垚(yáo),男,1932年6月生,山西文水人。著名历史学家,任职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是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古代专制制度考察》,《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封建经济政治概论》,《英国封建社会研究》,主编《世界历史·中古部分》,《世界文明史》以及《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

图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导读

1. 历史比较研究

读马克垚先生的《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之前,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历史比较研究

所谓历史比较研究,是指通过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来加深和扩大对历史认识或者验证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通常历史学家会通过把不同的民族的历史加以横向对比,或者对同一民族的历史做纵向对比,从而看清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历史的共性与个性,也能理出同一文明的历史源流。

我们还以汉朝与罗马为例,它们一样的辉煌灿烂,威名远播;一样的内忧外患,盛极而衰。

公元前202年,罗马名将西庇阿在“扎马战役”中战胜迦太基的英雄汉尼拔,罗马帝国的雄姿初现;这一年,汉高祖刘邦在“垓下之围”中击败楚霸王项羽,汉帝国的朝阳从此喷薄而出。

从公元184年东汉爆发黄巾起义,到曹丕代汉,再到司马氏代魏,直到公元581年杨坚废北周立隋,中国历经了长达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这时,欧亚大陆西端的罗马,也同样出现了“三世纪危机”,北部蛮族入侵,西西里和北非的奴隶相继起义,东部与波斯的战争旷日持久,帝国日渐衰弱。

显然,历史学家可以从比较中得到很多历史的洞见。当代这样的历史学家有很多,单单罗马史的题材,就有我们熟悉的易中天先生,他曾经写过《中华史·两汉两罗马》;日本著名的罗马史专家本村凌二,他曾出版过《兴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2. 汉朝与罗马的相似之处

除了以上说的巧合之外,汉朝与罗马的确存在很多相似点。

2.1 它们都是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才最终获得稳定的版图。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不久,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华夏文明就进入了长达5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不过秦朝转瞬间就土崩瓦解,汉朝接替秦朝成为享国407年的大一统王朝。据统计,仅在春秋时代的242年间,列国之间的军事行动就有483次,国以下的卿大夫之间,国君与卿大夫之间的战争更是不知多少。

我们将视线转向亚欧大陆的最西端,环地中海世界的历史也在这900年间发生在沧桑巨变。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但是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随后的1200年里,这个名叫罗马的小城邦,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口发迹,一路征战,从统一意大利,再到打败迦太基,征服希腊世界,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从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入侵西西里岛,到公元前49年凯撒渡过卢比昆河,罗马的军队在215年间进行了203次战争。

2.2 它们都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各自文明的符号而且影响至今

汉朝对中国的影响自不必说,不仅是汉帝国奠定了如今中国的大部分版图,而且是汉朝巩固了秦国的制度,真正实现了事实上的大一统理想,而且这一理想被之后几乎所有华夏民族建立的政权所继承,它们之间不管发动多少次战争,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了汉室的正统地位,是合法的继承者,是真正的“中国”之主。这就是无论多么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始终不敢称帝,处心积虑的司马懿也终不敢越雷池半步,五胡乱华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无不继承了汉王朝的衣钵,而且比南方龟缩的所谓正统汉族政权更像汉朝。最终,汉朝对中国的影响凝结成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

罗马,一样拥有相当的荣耀。罗马继承了地中海前序各个帝国的逸风,从最早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再到先对较近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人的领袖们融会了早先三个帝国的统治智慧,已摧枯拉朽般气势征服真个亚平宁半岛,吞并西西里,科西嘉,征服马其顿,迦太基,囊括整个希腊,北非,外高卢,不列颠,西班牙,叙利亚。罗马的领袖从执政官一路走到独裁官,最后成了无可争议的皇帝。这种帝国至高无上的荣誉被之后诸多文明追随,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后,法兰克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苟延残喘到最后,它的后裔逃到了俄罗斯,依然使用凯撒的谐音,自称“沙皇”,这些“沙皇”的使命就是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

3. 汉朝与罗马的区别

3.1 统一vs扩张——帝国建立的战略不同

马克垚先生在书中指出:罗马进行的是扩张战争,中国进行的是统一战争,所以二者的战略指导思想,战争的过程和结果都大不相同。

我们先说罗马。总体来讲,罗马的扩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标志是统一意大利半岛;第二阶段从公元前264年布匿战争开始,到罗马帝国建立;第三阶段实在帝国建立之后变本加厉的扩张。

罗马人崇拜战争,痴迷于胜利,他们为了庆祝胜利而建立的纪念碑和凯旋门多达300余座,而他们的战争大多相伴着冷酷无情。

罗马名将西庇阿在进攻迦太基时,军队所过之处,不论何种生物,一律屠杀,迦太基城破之时,随处可见的不仅是人的尸首,还有很多狗畜的断肢。

回到汉朝,以及汉前后的中国。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中华大地上早已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念。中国强调文化认同,而不是民族认同。蛮夷学习了中国文化,就成了华夏族群,中原人跑到了蛮夷之地,也就成了蛮夷。

孔子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 ,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中国内部的战争总是为了统一而进行的,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秦灭六国,大汉一统;再到魏晋南北朝,最终归于隋唐的再一次大统。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回归到三代的“天下”归一。

正因为如此,每一次战争都不会赶尽杀绝,总是抱着征服之后依然是自己子民的思想,强调仁义之师,不能滥杀无辜。

3.2 和vs战——帝国边防策略的不同

先说汉朝。

其实在汉朝之前,秦朝就开始修建长城来抵御北方匈奴的袭扰。汉朝完成同意之后,历经高祖,文帝,景帝,一直到到武帝初年,都采取防御策略。

边防将领坚守长城,很少主动出击匈奴,相反,一直沿袭高祖定下来的和亲政策,尽管匈奴一再违约废盟。所以,汉朝在没有被欺负到不能再忍的地步,没有对匈奴动粗。

汉武帝不想忍了。正好,他爷爷和老爹也给他攒够了钱。

于是,汉朝爆发了,卫青,李广,霍去病,李陵,李广利的军队几番征战过后,匈奴被驱赶到了贝加尔湖畔,再也翻不起大浪,向汉朝称臣。

至于罗马。

在罗马的字典里,没有和,只有战,胜利就是和平。它的战略是“以战养战”,是战争为罗马的生存之道,经济命脉,征服,奴役,或者消灭。

罗马以对外扩张为荣,以掠夺和征服为荣耀。他们甚至认为战争是常态,而和平是变态,更是不齿用金钱购买和平。尽管在帝国力量衰退,无法支撑战争机器的时候,他们也羞于承认用金钱购买和平的事实。

所以,中华的边界是接受中国文化的所有族群的边界,不接受文化,那么我们就划清界限,你不要来,我也不去找你;罗马人的边界是“没有”边界,打到打不过,打到够不着为止。

3.3 罗马与中国的制度不同

罗马是“共和制”政体,是个以法律治理的国家。

首先,我们要理解所谓罗马的共和,集中体现“元老院”制度和民众议会制度,民众议会是权力机构,而元老院是决策机构,凡事都要元老院商定了才能作数,至于职官,诸如“执政官”,“保民官”,“监察官”,“独裁官”的权力都是有限的,而且都不是终身制,直到有人坏了规矩。

其次,罗马的公民拥有自己的权力,他们最终得以选举自己的“保民官”,甚至执政官,对最高决策机构的决定拥有“否决权”。他们的公民是真有权力。

汉朝是周朝的继承者,皇帝自然也是天子。天子分封诸侯或者划分郡县,一切权力来自上天,天子再授权给丞相,三公九卿治理天下。中华帝国,除了短暂的秦国,剩下的都是以“礼”治国。

所谓“礼”,无外乎就是秩序,程序,顺序。天子是君,百官是臣;君为父,民为子。

所以,罗马的战争是为了获得奴隶和土地,公民才能富有,得胜归来才有面子;而中国的战争多是为了“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驱除鞑虏”等等,这样才师出有名。

4 全书回顾

马克垚先生的《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回顾了罗马帝国和中国春秋至汉朝的历史,重点讨论了各自城邦和帝国时代战争战略的差异。

罗马以对外扩张为其生存方式,对内采用“元老院”共和制为主的政治体制,对外采取高压征服政策,视战争胜利为最高荣誉,视奴隶为经济来源。

汉朝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大一统思想,在它之前和之后的动荡年代里,中国大地上的战争始终围绕着“统一”这个政治理想,至少打着“统一”的旗号,战时忧虑“天下”和“子民”,和时坚守边界保持克制。

这就是罗马与中国战争战略的最本质区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