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行

论叙事疗法与中医学的契合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48人  体用全学研习社

曾军庆,2015/02/01

我认为叙事疗法与中医学有惊人的契合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当事人为本,助人者为标。 

 在心理咨询领域来说,当事人是指心理问题求助者,助人者是指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在中医诊疗实践来说,当事人是指身体病痛求治者。助人者是指中医大夫。 

叙事疗法与过去心理治疗最大的不同就是,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咨询师(或治疗师)只是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 

而中医学讲”患者为本、医生为标“,中医学又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指人体自身所具有的自我健康能力,中医大夫要做的仅仅是借外界的”生生之气“培补人体的”生生之气“(即正气),中医大夫所做的一切都是非直接的干扰手段,其战略目标是帮助患者(当事人)调动自身的健康本能(或自愈本能)。 在基本理念上,中医学认为人乃万物之灵,最为宝贵,历代中医尊重人和人的生命,从不把病人看作消极被动有待处置的对象,而是看作有人格的能动的主体。诊治处方,一定与病人平等商量,为病人保守隐私,让病人了解病理病机,求得病人的配合。 

叙事疗法作为一种所谓的”后现代思想的产物“与我们老祖先创立的”中医学“思想惊人的相通。如此看来,中医学不仅仅是古典的,还是”后现代“的呢?! 

第二、个性化、差异化处理。 

叙事疗法鼓励人们根据不同的和更倾向的关于个人自我的故事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叙事疗法的假设是: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咨询师要相信个案会再度对生命取得主权,会重新取得自我的资源。 

而中医学思想中也有”三因制宜“,中医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体质、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心境、症状、体征等多方面情况,辨证,即要依据人的形气神三方面要素的特征,判断出虚实、正邪与传变本质。而不是仅仅根据所谓的症状,因此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其本质是依据病(症状)后面的证候(证据)。在治疗时也是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方式甚至经济状况,在众多的技术手段中选择最合适的,因此中医学是当之无愧的个性化医学。 

第三、健康导向而非疾病导向。 

叙事理论相信:人是有力量的,每个人在和问题抗争的过程中,都会用各自的方法陪伴自己,个案见咨询师以前,早就自疗一段时间了。因此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未必正确),叙事疗法的核心是帮助当事人察觉和寻找到什么样的资源有助于自己应对挑战,这个发现资源的过程也就是发现和构建当事人独特故事的过程。 

中医学是以健康为实践目的[1],追求健康如何获得,以健康目标为导向的医学,而不同于西医的疾病医学模式,即以研究疾病从何而来(病因病理病位),从而如何针对疾病“除恶务尽”的医学模式。 

因此不难看出叙事疗法和中医学都是以健康为导向,都是追求健康如何获得,而不是问疾病为什么发生?从医学模式来看,叙事疗法和中医学都是属于健康医学模式,而非疾病医学模式。 

第四、考虑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叙事疗法的一个假设就是:当事人的许多问题都是主流文化的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因此助人者(咨询师)在帮助当事人的时候要时刻记住这一点,从而能更好帮助当事人“把问题外化”。 

而中医学的除了“辨证论治”这个特点外,最为人所知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中医学是东方整体观思想的一个突出体现。中医学认为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人与人是一个整体、人与天是一个整体。个体的问题与社会整体是密切相关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因此,无论诊断和治疗,中医都要求把病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因素考虑进去,指出过度的情志不仅会使气运失常,还可能造成器质上的损伤,也要求在治疗时考虑人的社会环境因素。 

总之,叙事疗法和中医学在思想理念上有惊人的契合之处。 

 参考文献: [1] 陆广莘:医学的目的与研究对象 《医学与哲学》1996年第16卷第11期 P56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