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栖息地

2018年终读书总结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19人  蔚蓝海岸之夏

本篇文章是从个人微信公众号转载过来的,感兴趣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噢!

一年最后的工作日,发一篇年终的读物总结。其实这篇内容陆陆续续的已经写了好几天了,感觉今天是个合适的日子可以收收尾发出来了。

那么以下是小爱同学2018年的书单(其实严格地说只有下半年,上半年大部分时候应该还在和论文作斗争,看过的那些学术书籍,不提也罢)。已完成、进行中和已弃掉的粗略加一加,也就只有二十多本,深感这段时间知识摄入不够啊,非常需要反躬自省。

回想起自己在研究生期间,还专门在豆瓣上开了一个讨论帖,记录阅读过的原版书。前段时间翻出来了,发现也已经有了近百个评论,以及几十个收藏。决定不能弃坑,要继续更新下去了。

有兴趣关注的朋友可以戳链接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8731841/ 

或者直接去豆瓣搜。标题是【英语专业研究僧也来个原版阅读记录】,发布在“一起来读英文原版吧”的小组里。

欢迎关注~

2018年看完的书籍: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林奕含

这一本必须放在第一的位置,是极少数我在短时间内愿意读完两遍,而且还愿意继续去读第三遍的书。另一本值得受到这种待遇的,还是钱钟书的《围城》。对房思琪这本书的感触多到我必须另外写一篇文章才能完整抒发。

总之,如果今年只能读一本书,我会选择读这一本。关于女性,关于文学,关于性背后隐藏的权力。

《旅行的艺术》 阿兰·德波顿

说来有趣,这本书的确是在旅行的途中完成的。12月中旬去了一趟黑龙江,哈尔滨呆了两天,雪乡呆了两天。这是我第一次去东北,更是第一次去东北的乡下。雪乡原来其实是个林场,当地居民都以伐木为生,后来开发旅游业,便到处都变成了家庭旅馆和餐馆。去之前我并不知道从市区到雪乡要那么远,五六个小时的小巴车程,一路大概就是传说中”林海雪原“的场景。

在那种环境下,你会觉得天地纯净,心灵也得到净化。空气清冷,满目洁白,人越少的地方越能涤荡心灵。这种感觉,真真的只有去过一次才能体会到。

于是在这场旅行中我看完了阿兰德波顿的这本书,尤其看到了William Wordsworth的那一章。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和Samuel Coleridge是文学史上形影不离的两个名字。两人1798年合作发表的《Lyrical Ballad》被称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立宣言,宣告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要简单地类比,大概可以把他和中国的陶渊明相提并论。在他之前,很少有人会去把自然中到处可见的事物,例如一朵云,一株玫瑰,一汪湖水作为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而华兹华斯从自然中发现了无可比拟的纯净力量,通过不断地创作,身体力行地告诉读者,去亲近自然吧,去感受那些被我们日常所忽略的美。在他身后那些普通中国读者更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济慈、拜伦等,都是觉醒于这个时代。

置身于自然中,读文学大家关于自然的诗,是很应景、更能启发人的一种体验。

《槲寄生》 蔡智恒

令人诧异,今年真正读完的书大都是在旅途中完成的。比如这本已经读过好几遍的爱情小说。之前有一篇推文也已经讲过了读这本书的经历,这里就不再多提了。想看的点下面~

新年的槲寄生

《苏州园林》刘珊

同样的,也是在十一假期,去苏州的动车上读完了这本书,把苏州有名的园林介绍快快地过了一遍,到了苏州,却因为人山人海堵了各个园林的门,最后也没能观赏到拙政园~不过在行人摩肩接踵的状态下,江南园林的美本来也无法百分百地品味到,所幸留下遗憾,等待下次再挑个人少的日子去欣赏。

看园林,看建筑,不似逛商场,是不能脑袋空空地去看的。这种由人造出来的东西,背后凝练的是人类的生活文化与智慧,是必须要知道其来龙去脉,才能充分领略的美。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各有特色,各有风格。这种移步换景的精致之美,必须得极其细致地去品味。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

“快意恩仇记”,这个名字真是能囊括读整本书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把大仲马和金庸作比。多读一些这种书,会让人变得更Man,更加大气。有情爱,更有英雄气概,有大谋略与智慧,也有宽恕和正义。感觉这种书真的很适合青少年读,能够在畅快的阅读中培养出人生大方向上的选择和思考。

《常识与通识》阿城

《闲话闲说》阿城

关于阿城的一些阅读体验,也都在之前讲过了。比如这一篇想象的巫

很有意思,他的杂文集也是无论何时都适合翻开的那种。

《富爸爸,穷爸爸》

这本书还是在18年新年期间,去亲戚家帮忙搬家,从老房子里搜出来的一本老书。也是盛名已久,算是培养“财商”的入门级书籍。距离现在时间已经挺久了,只依稀记得书本中的一些零散概念。比如什么是真正的资产,比如作者为从小就被培养了自己赚钱的意识等等。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大概一个晚上就能读完,很适合抽点时间看看。

想来自己工作半年,收入多了,但对于开支和财产支配,反而失去了一些考量。明年应当在这方面更加有所投入。

《让云落地:云计算服务模式》 Michael J.Kavis

这一本是作为刚进云计算行业的新人读物。算是草草地全部读完了,是比较粗浅易懂的知识,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远远少于实际工作中接触和学习到的。所以,如果真的有人找我推荐“云计算入门”的书籍的话,我大概也只能摆摆手,表示无能为力。

在看但还没完成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华尔街的故事》 Greg Smith

《大自然的日历》(俄)普利什文

《给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

《乔布斯传》 Walter Issacson

《小窗幽记》陈继儒

《酉阳杂俎》张仲裁

《林达作品集》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等)

《Jack Welch自传》

《南方高速》[阿根廷] 胡利奥·科塔萨尔

《活出生命的意义》

《身份的焦虑》阿兰·德波顿

《阅读,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英文原版:

Mansfield Park 简·奥斯汀

Madame Bovary 福楼拜

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Popular Mind)  勒庞

The Road Less Travelled

弃了

《纯真博物馆》(土)Orhan Pamuk

《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般来说,依然在读的书我不会对它做出什么评价,也有很多书只是在kindle/微信读书/网页上随便打开来读了一些,既没有试图从书中去寻求什么,也完全不抱着读完它的愿望,只是当时当下刚好手头有这么一本书,而又碰巧这本书被记录了下来而已。

所有书的排序都没有什么道理,也没有分类,只是想到哪就列举了上来。所以包括小说、散文、纪实?(励志?人生?高盛那一本故事还挺有意思的)、自传等等都列在了上面。

但是最近在读,以及最有感触的还是标黄的几本。尤其是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这两天一口气读完了一半多。德波顿是一个当你有一些困惑和烦恼,或者仅仅是想打发时光,寻些消遣时候的绝佳作者。他的文字平实易读,他引经据典,但传达的观念一点也不难懂,而且用一种能被最广泛的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呈现。所以读他的书非常愉快,又能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解开一些心中的结。

比如这本《身份的焦虑》,就展开叙述了人们感到焦虑的起因,包括社会从过去根深蒂固的贵族-平民阶层发展到现在宣扬人人平等的氛围,反而激发了更多人的焦虑。所有人都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所有人都在努力往上爬,但能成功的毕竟永远永远只是少数人。讲完原因之后,德波顿开始给出他的几个应对策略,比如哲学,比如艺术等等。

不得不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有想要与作者击掌共鸣的时刻。作为浮躁的现代人,尤其是越来越唯成功论的中国人,或许应该对于自己的身份、以及在社会中的位置有多一点思考,而不是被卷进名利的漩涡,沉沦下去。

《乌合之众》更是一本经典地不能在经典的社会学读物,本公众号也已经推了好几篇读书笔记了。实在是字字珠玑。英文原版看得比较慢,争取近一两个月内读完吧。

希望新的一年能看的:

《我的天才女友》(意)Elena Ferrante

《人类群星闪耀时》斯蒂芬·茨威格

《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

一本村上春树的书

一本毛姆的书

一本严歌苓的书(《第九个寡妇》)

《漂亮朋友》莫泊桑

一本社会学的书

一本经济学的书

一本前沿科技的书

差不多总结就到这儿啦~新的一年,继续读书努力加油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