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家庭教育之吃苦

2018-07-12  本文已影响43人  健的XUYU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欢迎来到《仰韶家庭教育》,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任小健,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红楼梦》里的家庭教育。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需要付出很多的劳累,艰辛,努力,

作为一名老师,每天打交道的不是学生就是家长,经常和他们交流,发现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家长支持孩子吃苦,努力拼搏,进取向上。

也有的家长心痛孩子,觉得自己家里有钱,孩子有吃有穿,费那么大劲干啥,只要孩子快快乐乐就行了。这两种不同的观念的碰撞,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现在不好说,但是,我们依旧用《红楼梦》做例子,看看《红楼梦》里的两个孩子,理想不一样,结果会怎样。

先介绍人物关系,贾宝玉,《红楼梦》里的男主角,贾兰,贾宝玉哥哥贾珠的儿子,也就是贾宝玉的侄子。这叔侄两个,面对读书艰难的问题的,做出不同的选择。

他们的初次选择的碰撞,在一个春天,阳光明媚的春光里,花草散发着崭新的清香。贾兰手持一张小弓,从小山上风一样跑下来,追逐前面两只惊慌失措的小鹿,就像一头初试身手的小豹子。

这是小少年贾兰,他的出现,让弥漫着阴柔气息的大观园顿时升腾起一股英气。令人仿佛在昏昏沉沉的宿醉里,听到了一声清脆而稚嫩的口哨,陡然精神一振。

正无精打采在园子里闲逛的亲叔叔宝玉,问他在干嘛,他很懂礼貌,连忙站住说:这会子不念书,就练习一会骑射。宝玉挖苦了一句:把牙磕掉就不练了。说完径直找黛玉去了,贾兰则朝着小鹿逃跑的方向狂奔而去。他们背道而驰。

这情景仿佛就是宝玉和贾兰的人生小对照:一个游手好闲逛吃逛吃,一个目标坚定发愤图强。一个看不懂对方的苦逼上进,另一个则不屑于和前者一样浑浑噩噩,早早就有人生规划,并着手实施:从今天起,做一个有抱负的人,读书,习武,积攒能量。

歌德说:“橡树在什么环境下长得最好?在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橡树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分出很多枝桠,不再向上生长。只有长在稍微贫瘠但又不是极端恶劣环境里的橡树,历经风霜雪雨,根系不断往下深扎于土,树冠不断向上寻求阳光,才会长得粗壮挺拔。”

这个环境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的成长:得到太多爱的孩子容易不思上进,而缺乏足够安全感的孩子往往勤奋。宝玉和贾兰,他们就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里各自成长着。贾宝玉是众所周知的男主角,光环加身,而贾兰不过是一个借口没有父亲,和寡母相依为命,在贾府一个偏僻的角落,默默的生长的孩子。

到第75回时,中秋家宴,贾政命宝玉和贾兰写诗。贾政读了宝玉的默不作声,读了贾兰的却喜不自胜,很明显,贾兰此时的才学已开始超过宝玉,连贾母都欢喜得叫贾政赏他。

此若干年后,贾兰终于“练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戴簪缨,悬金印”,战功赫赫,成了一名武将,早年的逐鹿总算没有白练。

而宝玉因年少虚度,以致成人以后一无所长,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在困境面前一筹莫展,生存都岌岌可危,“寒夜围破毡,冬月噎酸齑”,比较起来,这么毫无尊严地活着恐怕更痛苦吧?

逐梦从来要趁早。在很久以前的那个春天,当还是小少年的贾兰,手持小弓风一般追逐小鹿时,那愈来愈远的背影仿佛就已经在说:“我追逐的不是鹿,是梦想。”

所以,我认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耽与安乐,请告诉自己的孩子,努力拼搏,认真的追梦,岁月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孩子。谢谢收听这一期的《红楼梦》里的家庭教育,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