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

独立意味着孤独

2020-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个思行者

最近碰到的事,也让自己动了很多念头,从上次记录心理状态,到现在,也算是经历了一个自我心理成长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说实话,开始是有些想不通,甚至迷茫,直到自己想明白这一过程,内心才算真正的得到满足,心生自由和充满能量。

上次记录自己不好的状态,得到了写作群里几个战友的热切关心,和建议,现在想起来,别人发自本心对自己的关心,真的很了不起。

但任何人也不能替代自己思考,自己思考拯救自己,再加上别人的帮助,可能才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要科学的总结这个过程,可以用一句话,就是从自我阶段和他人阶段真正成功过渡到独立阶段的过程。

之前看过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其中有一篇《独立意味着孤独》最近被自己反复细读和思考,给我的触动和之前完全不一样。

我们和周围所有人的关系,本来都是相互独立的,包括工作关系,朋友关系,甚至至亲,爱人等。而很多问题和矛盾,都是在没有认清这一事实产生的。

无论在家庭、组织还是其他集体中,如果我们总是对他人抱有天真的幻想,总是惦记着他人的目光,总是让别人的情绪影响自己的情绪,总是因为内疚不能维护自己的边界,或者利用内疚去控制别人,那我们并没有和他人分离,我们和他人还是一体的。

当然,这一过程并不丢人,这是事实,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不是很重视,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安全区域,都是本能的在应对各种事,而没有人一开始就会很好的控制自己,但养成真正个体独立,独立思考并不简单。

什么叫真正的独立?以下还有一段陈海贤老师的原话:

一个独立的人,是在心理上真正断乳的人。当他遇到麻烦或心情不好时,他不再对亲人、朋友、同事怀有“理所当然”的期待。他可以求助,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同时他知道,别人帮不帮他,是别人的课题。

只有当我们慢慢地走过自我阶段、他人阶段,到达独立阶段,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变得游刃有余。这时候,别人再也没法限制我们,除非我们想要接受限制。我们变得自由了,同时不会去侵犯别人的自由。我们在关系中所做的事,更发乎本心

从独立的那天开始,他就失去了抱怨的理由和资格。

当然,他也不需要对别人的情绪怀有什么理所当然的责任,因为这是别人的课题。去掉了人与人之间习以为常的用控制和期待来维持联系的方式,一个独立的人怎么能不孤独呢?

孤独,也许正是人生的某种真相。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人能完全为另一个人的生活负责。我们总说,这是“我的”家人、“我的”恋人、“我的”孩子、“我”最好的朋友,好像我们拥有某个人一样。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另一个人,我们只是在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这种相遇又长又短,最终我们还是会分开,各走各的路。

但正是因为别人没有必要一定对我们好,才有了感恩的理由。

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欺骗我们,才会有信任。正是因为我们能够离开,坚守才显得可贵。自由是美德的前提,所有人际关系中美好的东西,只有出自自愿的选择,才会变成一种美德。否则,他们就会变成一种“不得不”的被迫,关系里的两个人则会充满怨念地相互纠缠

我最后的思考:

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阶段,就是徘徊阶段,即在认清了这一事实,但还需要时间习惯,不断在自我和独立之间徘徊,这个阶段徘徊阶段,可能会持续很久,甚至在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独立之前,多年而不自知,

最近发生自己身上的事就是如此,从碰到事的本能反应,到自己梳理这一过程,心理波动起伏很大,其实问题本质其实很简单,这个就是一个简单地对他人依赖的行为过渡到真正独立的事件。

虽然,承认这样的事实,按照之前,可能会觉得丢人,但记录和承认这样的事,自己现在毫不在意,因为,自己愿意记录和分享这一事实。

一个人从未出生时和母亲一体,再到长大过程,真正的独立,中间可能会经历很久,甚至是一生都走不出真正的独立,这个算是眼见为实,身边多个年龄段的“巨婴”都看到过,但我想这就是社会真实写照。如果真正做到人人都能独立,可能世界就真的和平了。

自己知道这样的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点,但真正走出来,进入所谓的孤独,还是不容易。唯有反反复复的经历和思考,才能够真正的独立。

但就像人生病一样,现在好了,后面是不是会再反复,或者被别人“感染”,确实还未知。但不管怎样,现在,是真的理解了真正的独立是什么,以及独立后的孤独。对于是否反复,自己也需要再拭目以待,接受不完美的独立,再多历练未尝不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