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妞妞》有感
系统随机赠送了两本电子书,看到《妞妞》,毫不犹豫的点开,谁知一开始就欲罢不能。
读的过程中,在想10多年前读的那遍是多么的肤浅,以至于仅仅记得当时的心情的事悲恸的。再读我已做好了潸然泪下或是嚎啕大哭的准备,然而我却一滴泪也没有留下,仅仅是带着压抑和渴望快速的读了一遍。不是重温而是新读。
在此之前,我已通过其他书籍和思考体会到哲学的奥妙所在,而妞妞带我更深入的进行思考。
很多事情我们不明白,都不是因为事情太复杂,而是当事人太不清明,浑浑噩噩以至于得过且过。
看着妞妞的成长,我在心中对比着涓涓的变化,为妞妞惋惜的同时,我庆幸自己的生命中有个涓涓,那个可爱的人儿。甚至夜晚她再哭闹的时候,我会比平时更觉得正常,更愿意抱着她以她舒服为前提,什么习惯什么纠正都不足一提。我愿意,我感恩。愿意为她付出一切,感恩自己有付出的机会和时光。
前半部分,看着妞妞,我懵懂的以为自己十年前读没有过于深刻的记忆,原因在于自己当时没有孩子,不能深刻的理解些什么。随着周国平追溯悲剧发生的原因,剖析自己战胜苦难的过程,才清晰的意识到,有没有孩子只是借口,逃避才是真相。
不愿面对苦难的事实。对经历选择之后承受结果的苦难,我的也许已称不上苦难,我仅仅是承受了结果,并没有被命运逼着做出抉择。并且这个结果是,他死了,我还活着。尽管这样,我仍在逃避。虽然我以为有了涓涓之后,生命角色的转变让我可以面对。可事实上,我仍在逃避,就在“他死了,我还活着”的时候,我的心仍会不可抑制的在颤抖。我不知道自己该称呼什么?
面对痛苦事实的同时,再去清晰的剖析自己的内心,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过程。而我一直拒绝这种痛苦,自我暗示自我逃避的不去触碰。虽没被苦难打倒,却也未曾战胜苦难。
我不能像周国平一样去追溯悲剧发生的原因,因为我错过了追溯的最佳时机,自己没有记忆,有记忆的人的记忆也早被时间冲洗;我也不能像周国平一样把悲剧归结为命运,因为我不服。
比较认同周国平总结的原因,妞妞的悲剧是一系列人性弱点造成的。一系列中的任一环被拿到,妞妞就还是那个聪明、漂亮而又健康幸福的妞妞。然而一系列中的任一环都被当做“土坷垃”所忽略。虽然这有推脱的嫌疑,但也足以可以警醒有心人,“土坷垃”还是能不绊就不绊,时刻警惕人性的弱点,做一个积累幸福的人。同时学着试着用理智去看待事情,虽然这种理智仍与感情同质。
母女(父女)情是在日常相处中培养出来的,尽管这种培养在看似关乎伦理。但升华出的母女(父女)情却很纯粹。时常听到初为人父(人母)的人感叹,自己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伟大的难处。对此,当初我是比较认同的。如今我却持保留态度。这句话仅仅是对自己此前不理解父母的推脱和当前自己为孩子付出的一种炫耀和抱怨。并且这两种意图和情感的出发点还都是自己,赤裸裸的充满自私的气息。首先,父母的伟大和难处,不应该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意识到。其次,对孩子的付出,不仅包括自己看到的表象,还包括自己忽视的一切。这一切应该包含孩子对自己的贡献:孩子的到来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完整,孩子的到来让自己经历一次洗涤和净化。这些是不可忽视而又极其容易忽视的,当然这种忽视是带着极强的主观性。
不管是否有孩子,都需要感谢父母,感谢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有了孩子,需要感谢孩子,感谢孩子给予自己重温及感受生命奇迹的机会。
正如周国平所言,妞妞不是文本,不是他自己的,是大家的。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妞妞,都会面对一些不愿抉择的苦难。
愿世界没有苦难,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阿淼写于2018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