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吴军老师的“区块链=公众号“这个观点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金波Growing

吴军老师在得到上直播了对于区块链的认知,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

我有一个等式,区块链=公众号。将来以太坊是一个技术平台,你把它理解成腾讯的微信,然后在这个技术平台上,你可以发布你自己的内容。

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之后会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只需要分分钟,而且几乎毫无门槛和成本,如果有很多人阅读,或许我还能获得可观收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似乎只有公知才可以做到,而且成本还高,要找出版商发行商,要出书,但是这一切在现在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都忘记它的特点: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知识、内容未来是完全可以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的,我的价值也是完全可以在区块链上得到转移的。当前在区块链上发行一个项目是需要一定门槛的,不过之后会越来越低,低到就像是开通一个公众账号这么简单,你的项目质量越高,你的收益也就越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确实可以和公众号画上等号。

但是区块链远大于公众号,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将其对标成未来的公众号,是个人价值增值的平台是没有问题的。

相较于公众号,区块链存在以下几个重大变化

作者和用户关系的改变

开公众号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利,这个利益可能是短期的马上见效的,比如用户付费,打赏;也可能是长期的,比如圈粉,扩大个人影响力,后期再进行付费转化。但绝不是为了公益而免费。

既然是为了获利,那就存在买卖关系,作者是卖方,读者是买方。这样的买卖关系是单一而简单的,作者就是将自己的内容卖给读者。

基于这个买卖关系,每个公众号的拥有者的目的就很简单了:尽可能将内容以高价卖给更多的用户,价格更高,用户更多。价格高是基于内容质量,用户数是基于运营推广,付费用户就靠转化了。现在有专门的增长职位,就是专门做用户增长和转化的。

但是到了区块链这里,这个关系发生了变化,除了简单的买卖关系以外,还多了股权关系,也就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

用户开通区块链,基于项目发行一个币,读者根据项目质量来决定是否购买以及购买多少的币,就像是订阅了公众号,看了里面的文章,然后根据内容质量来决定是否需要打赏,是否需要付费订阅。只不过公众号的付费行为是一锤子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随即结束。而区块链上的交易却是可以产生价值的,购买币的第一行为是买卖,除了你买到了内容,另外还持有了发行商的股票,你可以等待升级或者归零,也进行交易,这就是一种股权关系。

数据的多样化

内容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也就局限了它的形式。公众号是基于内容发行的,我们肉眼可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但是像关系、契约、信用、凭据等有价值的数据却不能以内容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些数据在微信的数据库里面是存在的,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却是看不见的。

在区块链这里就不一样,区块里面的”内容“本身就是数据,数据是可以表示万物的。那除了我们看到公众号里面的各种内容外,我们还可以在上面发行任何可交易的数据。

所有权问题

公众号有原创功能,标识了这个内容的真正生产者。如果你将他人的文章拿来进行小幅修改就标识个原创也是可能通过的,因为目前的原创检测是微信通过算法对文章进行分析坚定的,这个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如果你知道了这个算法的检测标准,那基本上你就可以完全剽窃他人的内容的。

在区块链这里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它天然就是一个账本,出身就带着不可篡改的基因。只要你内容质量高,对用户有价值,你就不怕被人剽窃篡改。是你的就真的归你所有了。

拥抱区块链

当前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区块链就是炒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进入里面去了解它,并伴随它成长。一个新兴技术出现时,尤其是能改变社会关系的技术出现了,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布道者,有怀疑者,有阴谋论者,有实干者,有投机取巧者,有观望者,但无论怎样都改变不了大的趋势。若10年期你就投身互联网,至少现在你也是行业大咖,若能5年前开始深耕公众号,至少现在你也是个大V

泡沫当然有,而且很大,但是当你能认识它的真正价值并且进入时,作为一个先知先觉者,几年后区块链的红利你也能优先享受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