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会挖坑填坑”的丁谓:这样子实现了“一举三得”
文|VV行进中的鲤鱼
近日读到丁谓修复皇宫的故事,很受启发。故事来自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丁谓建宫》:
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诸道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
原文简短,稍有生涩。如果硬要翻译一下呢,原文的意思可能是: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需要烧砖),被取土地很远所困扰。丁谓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就成了深沟。于是挖通汴河水进入沟中,各地水运的资材,都通过汴河和大渠运至宫门口。重建完成后,用工程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沟中,水沟又变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个任务,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
故事很简短,道理很深刻。
这个丁谓啊,官拜参知政事,其实也就是宰相。祥符八年的宫室失火也殃及殿阁内库。真宗安排丁谓组织修复并令其尽快完成。
可是,修宫殿需要泥土以及砖瓦木料,从外地运到京城皇宫路途遥远,拆建的废墟需要运走,都是要耗时、耗力、耗钱,皇帝老子不缺人、不缺钱,仅是第一项耗时——不符合皇帝的旨意。怎么办?
看来这是皇帝老子挖了个“大坑”,工程繁重还有又快又省,干不好风险很大,皇帝老子轻则责罚,重者可能掉脑袋。
丁谓可是机敏之人,轻易跳出了皇帝老子的“坑”。这得益于丁谓不仅会“挖坑”,还会“填坑”。取土、运料、弃物这三项工作,经过一番筹划,发布三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工匠在都城大街就地取土,运到皇宫里面,泥土有了着落,大道变成了深沟。
第二道命令,将城外汴河水引到刚刚挖好的深沟。河水进沟,为运送木料、砖瓦的船只提供水上运输。
第三道命令,皇宫修好,烧焦的碎砖、烂瓦、废土回填沟中。如此计划,取土、运材料、处理废物同时处理,省时、省力还省钱,----“计省费以亿万计”。
简单小结一下,工程施工的过程,挖沟(攒的坑多了就成了大沟)取土-------引水进沟(变成沟渠,开展水上交通)------填沟(处理垃圾,恢复道路)。
重要的还有,工地秩序井然,城里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影响。
赞,这是一个科学的施工方案,一举三得!这是古代项目管理实践中很典型的成功案例,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了很多事情,丁谓可谓懂管理,会统筹会安排。
对于忙忙忙的现在人来说,很有启发:工作纷繁忙碌,千头万绪一多,效率就要受影响,又快又好简直就是一对矛盾。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很多的事情,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每个人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
001战略计划先行。丁谓没有贸然冒冒失失施工,而是亲临现场调查,多方思谋制定了挖坑与填坑的妙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调查研究以后,制订出的计划才最适合自己。
这就要在分析的时候考虑外部环境情况的机会、威胁,自身的优势、劣势(就是管理中的SWOT分析),选择切合自己的战略与计划。这是战略力,战略不咋地,计划落实就会崩盘。
002 统筹推进实施。修复皇宫的是系统工程,三个环节统筹考虑,先挖沟取土再就地烧砖,汴水入沟用来运建材,修复完皇宫后再把建筑垃圾填到沟中,再次恢复良田。这几个环节相互影响,环环相扣。丁谓的一举三得运用的就是统筹学。
所以,时间紧任务多压力大,就要学会批量处理,讲求办事的有序性,分清轻重缓急,找准着力方向,纲举目张,突出重点。
003 合理进行控制。丁谓成功,第一离不开皇帝老子的支持。所以做好事情,先要取得老大支持,懂得开发领导层。第二,是“有关部门”支持,引水入城、现场管理等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所以要相互协调,形成做事的良好氛围。三是对时限对资源(人财物)的把控,嘿嘿,那就学点管理学吧,管理就藏在每个人日常生活里。
比如,个人工作忙、学习内容多、社群活动多、生活杂事多,每一件都要时间与精力,然而我们时间与精力恰恰非常有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自己要什么;统筹推进工作,动的平衡社群与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才能一举三得,可以一举多得,实现双赢、共赢!
文字记生活,V眼看世界,我是VV行进中的鲤鱼,开心学习,快乐工作,平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