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社区晓事6g超赞

风过留痕

2022-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随风一缕

文/随风

本文参加6g选手举办的文宇彩梦第四期征稿

喜欢看风中被轻盈吹起,自由自在的羽毛、花朵,不知所去,不知所踪,随风随性。

闭上眼风吹起发丝拂过脸颊的轻柔,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向往自由的我给自己起的名字便叫随风,只因注册简书时这名字已经存在所以加了一缕后缀。

风吹过苍穹大地定有迹可循,比如枝头花枝的微颤,耳鬓发丝的轻拂,浮云的无声漂移,无边丛林的沙沙声响......所有的一切诉说着风过的痕迹。正如一个人做喜欢的事情也贯穿着整个人生,留下隐隐绰绰的痕迹。

来简书几年断断续续写了点,本想娱乐自己,故而前期写得很杂。读书读了点所以想些读后感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书,喜欢时尚也想写时尚搭配,喜欢情到浓时写写诗和歌词,创作歌词是幻想哪天我喜欢的明星可以征用(偷笑),还有散文,总之想做很多。到头来发现想做的越多做好的越少,直到最后开始尝试写小说,认识了不少简书好朋友(此处不一一提及了), 一写便“一发不可收拾”......

我的写作之路源于喜欢阅读,这总结仿佛自己功成名就的样子(笑),实不过才踏了一只脚出去,后面的一只也想跟上去而已,没人督促全凭一颗喜欢的心。正如当前的教育其重点应是开发学生的主动性,但有的事仿佛只有等长大了才会自觉去做,或者说凭热忱自发去做。

我打小就喜欢看书,从幼年画多字少的小人书开始看。那时大舅和舅妈都是教师,其实很羡慕表哥表姐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费吹灰之力便拥有一大堆的书籍,而我只能每次去他们的时候顺几本看完的回来,即便这样这已是我童年最开心的事了。

读书时期最幸运的便是遇见喜欢的老师了,一般不都是喜欢哪个老师哪门课就优秀嘛。小学当了小小的干部也就肩负起了“大大”的责任,包括自己的成绩,作文一直不用操心。那时不仅喜欢阅读还喜欢摘抄,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下面便是我刚写的小说殇||毋忘在莒 的笔记,不止一页。曾经搬家时几本厚厚摘抄本狠狠心丢了,记录本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入脑多少无所谓,就像听课的学生也记不住老师传授内容的100%,无意中记住的说不定哪天就蹦跶在笔端。

到了初中成了语文课代表,真不是吹,我写作文从不打草稿,脑中过个大概立马提笔,从不晚交。这也形成了我如今随意的写作方式,没有过多考虑结构和形式,想到精彩的片段或者情节就开始落笔,有时甚至就是一个画面。边写边修改,其实如果写长篇就显出弊端了。高中痴迷绘画,闲时喜欢写懵懂小诗的习惯也丢了,让色彩将炙热的小情感发泄在纸张上,这也是真爱,只有真爱才会投注热情。

那会儿也读了很多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七侠五义》等等,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成了我暑期躺在竹榻上休闲的食粮,当微风吹过仿佛手拿剑柄划过了痕迹,那时只在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除了武侠小说还读了《西厢记》《聊斋志异》等古典书籍。琼瑶的小说只看了几本,三毛的看了不少,似乎质朴真实的文字和洒脱的性情更能打动我。

要说那时候的成就也就作文参加比赛得奖而已,没有花心思去投稿,感觉自己挺忙似的。

大学时期时间多了,时常会去南京鼓楼那边书店打发光阴。每月抠下自己的零花钱买一本世界名著, 如《基督山伯爵》《乱世佳人》《红与黑》《简爱》《百年孤独》《巴黎圣母院》等至今还在书柜静静地陪着我,搬了几次家带着尘封许久的味道。印象最深的还是《基督山伯爵》和《乱世佳人》因为啃了不止一遍,故事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局限,但折服于书中复仇的快感和爱恨的纠葛。现在重新阅读自然而然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大作家是如何描述和构架故事,而不是肤浅地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百年孤独》是后来重读才读懂了几代人的那种孤独。

中国四大名著也是必读本,《红楼梦》是后来自己写小说又重新翻阅了,读优秀的作品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即使 学了个皮毛也是学。家中收藏的《红楼梦》是79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页面损坏包了书皮,发黄的书页依旧泛着香气。春风虽然不识字,但翻起的书页声仿佛朗朗的读书声。一直觉得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人不可能云游四方角落,经历所有,但书中自有需要的答案。

工作后看了很多侦探小说,如《福尔摩斯探案集》,《柯南》是看了动画片,动画片并不是小孩才看的,我看动画也缘于画了一年的动画,后来熬夜暴瘦太辛苦就放弃了,真为如今蒸蒸日上的国漫自豪。比如《天行九歌》《秦时明月》等,基于历史故事的再创作,作者很厉害,阅读量很大。国外的畅销小说也看了不少,国内的《大江大河》因为年代感印象深刻。还有后来的《魔道祖师》》《天官赐福》,还有根据朋友番外刚听完的《杀破狼》,不同的看客会读出故事的千般样子,但无论何种感情最真的即是最美的。其实用心阅读便会发现作者的不凡之处,需要很大知识量的堆积才能成就一部上得了荧幕的小说,不是一个电脑加一个脑袋再花点时间就可以成文,要写出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故事,少不了灵感、聪慧和各方面知识的累积。

诗词的书也研究了些许,如纳兰词、李清照和仓央嘉措等的诗词。散文看最多的便是朱光潜朱老和林清玄的文,蕴含哲理、育人道理。

来到简书也是无意中听同事说起,说这是 一个纯粹文学爱好者的平台,下载后就开始文学记录的生涯。一开始只是独乐乐,如同笔记本。直到后来写了小说认识了很多喜欢的朋友们,才发现原来这么多优秀的人在身边,原来自己还可以走远一点。

说起日更,并不适合我,但不代表不适合其他的朋友。没有灵感硬凑数字对于我来说是件极其痛苦的事,于我而言写到文章便用真心。

写小说,赋予故事中人物生命特有意思,一旦开始就欲罢不能。让梦境中的片段化为灵感,进行后续创作,不浪费一夜脑海的翻腾,星星点点,杂乱无章构成了一篇小说,边写边修,或推翻或否定先前的情节,无数次的修改乃至到最后发布也有不甚满意的,但瓜熟就该落地,不管是歪瓜还是裂枣都该掉下来看看。

喜欢写诗故而喜欢写古风小说。唯美的景色,动人的细节,时间一晃也写了好几篇古风文。现在我正努力学习运用多种结构写故事,比如链型结构,单线进展,每个人物、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相互勾连。又如辫型结构,几条线索齐头并进,相互牵制、相互渗透,全无分割孤立感觉。辫型很适合写古风,有几篇我就是如此构架。几年磨炼后特别渴望创作长篇小说,学无止境,静心沉寂,不与别人相比只和昨日的自己比较,哪怕每次进步一点点。

越写其实越觉得知识的匮乏,前面我也提到了知识量。为了更好的写古风小说,我重新阅读了《古文观止》,谁叫自己学生时代痛恨古文,这不因果“报应”来了,写古风怎能不读读古人的教科书!又翻阅了《道德经》《老子》《世说新语》《山海经》《诗经》等等,这些都需要细细研究琢磨的书籍,每天一小篇,发现很多被拍成电视或动画的古风故事或多或少有书中内容的影子。《镜双城》中的空桑,其实是春秋的空桑时期,我在殇||毋忘在莒 中有写到这个点。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更需体会他人创作的艰辛,成功永远不是一蹴而就,其间的辛苦必少不了勤奋二字。一部作品便是作者呕心沥血的过程。

如今我把写古风小说和诗歌作为主要方向,想把古时几句话的小故事改编成小说,在尊重史实基础上添加“血肉”使人物丰满,故事生动,也算是一种磨炼文笔的法子。

文章被喜爱的朋友们阅读和点评是特别开心的事,仿如自己孕育的孩子抱出来被人观看一般,故而拿出更多深情好文是我努力的目标。

人活着,是否该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随风的小私愿是:倾其一生出本古风小说,即想愉悦下自己,也想让自己的人生圆满那么一丢丢。

风过,总会有痕迹,或深或浅。

随风原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