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产品背后深层探究
作为产品菜鸟,面试时往往会被问到你最喜欢用什么?那么你对这个产品有什么了解么?有什么深层次的思考与建议吗?这就需要我们对日常使用的产品做一些系统化的思考。既然自己目前无法输出这样有深层性的思考,那么就做到看完以后自己加以梳理和消化,希望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到大家。
所以这个贴将针对一些常用产品做一些原因层面和建议方面的思考,将持续更新。
(一)微博
微博二次变火探究
1、背景介绍:
在2013年以前,包括我们自己,认为微博是什么?就是一个可以看名人、看明星,可以参与社会热点讨论的公共平台。至今,这两点仍然是微博最强的两个属性标签。我们也从来不认为这两个标签有问题。
但是,从2013年开始,我们在最沉寂的这个阶段,究竟遭受了什么?
(1)微信出来了。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什么是微信,什么是微博。包括明星在内的大量用户在发布信息的时候面临抉择:我的东西应该放在微信上,还是微博上?由于微信的用户粘度和社交性更强,大量用户在向微信转移。
(2)作为一个讨论社会热点的公共平台,微博上大量大V被封号。
微博遭遇了“内容真空”——大量的内容在抽离,新的内容又无法补给。可供用户消费的内容丰富度和多元度都不够的时候,用户觉得,这个产品不好玩儿了。
2、二次变火的关键原因:
2013年遭遇瓶颈后,微博开始进行用户的下沉运营,开启了微博垂直化的开端。这一步决策“拯救”了微博。
在那以前,微博阅读量排名靠前的领域只有明星、媒体、社会时政。其他领域不能说是零,但也接近。中小V为微博贡献了大量的内容,却没有形成品牌。
因此,我们做的很大一个工作就是调整我们的运营方向和产品结构,扶持中小V的成长,让微博不再是大V独大的平台。
以此为契机,网红现象产生了。
网红是一个生态,且刚刚开始。
我坚信这55个垂直领域中还有大量的领域可以开发出网红生态。比如我们今年做育儿领域,好多育儿的大V做完了以后,通过卖一些育儿产品,也能获得持续收入。
这里面仍然有巨大的挖掘和成长机会
微博作为一个内容消费社区,它的消费形态是,少部分人贡献内容或服务,大部分人消费内容/服务和产生互动。
对于这种形态来说,对内容生产者的运营,其实是最核心的部分。
如果将内容生产者分三层:顶部、中部、尾部。
那么微博的关键性转变就是从重点内容生产者为原来以明星、名人为主流的头部,转变为了现在重点以网红、中小V的中部用户,且微博平台提供大力扶持。
3、用户下沉的运营,导致阅读结构以及用户构成发生了改变:
微博二次变火:经历了2013年的重大危机之后,微博经历了一次彻底的重生。今天的微博,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微博,用户结构有了本质的变化。
目前,微博阅读数过百亿的领域超过20个,用户关注的领域更加广泛了。
微博成为了一款“兴趣社交”的产品,基于用户兴趣去建立社交、消费以及互动的习惯。这种形态会持续产生非常强的爆发力,且与通讯关系为主的微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类。
比如,我们现在垂直领域阅读量第一的领域是动漫,这让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原因很简单,用户的消费结构和内容供给结构高度关联,现在微博完全是一个年轻人的平台。
4、用户下沉的运营,调整产品运用规则和运营规则
而当你确定进行用户下沉的决策后,在调整过程中,定位人群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产品方向和运营规则也必须要变化。
(1)把握用户内容生产质量重塑底层规则,所以,我们从大V向中小V转化过程中,运营方向就是要重塑粉丝的价值。
当年我们最早做垂直化的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粉丝。那个时候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已经可以购买粉丝,最后便宜到了几分钱一个粉丝。
这样的粉丝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粉丝不值钱,辛苦去经营内容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当时提出了“垃圾粉丝清理计划”。比如你原来有100万粉丝,其中98万是假的,那么经过我们清理,就剩2万了。
这件事表面上只是清理历史上的垃圾粉,而实质在底层逻辑上,却是对公司产品定位以及生态扶持的巨大支撑。
(2)规模化、企业化的分类运营开放的运营结构
在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原来的产品结构和运营结构都应该发生变化。如果我做一个内容产品,还在弄一堆编辑,划一堆部门,这个活也没法干了。
a.第一,我们自己先运营两、三个垂直领域,去找到运营方法——用一个大V去驱动一个结构。
b.垂直开放团队。我们立了一条规矩——微博不再自己联系大V。所有的拓展、运营全部交给合作机构。我们在每一个垂直领域挑选了一个对行业有深刻理解、有资源的团队,与其合作。我们会把我们所掌握的运营方法,加持到每一个垂直开放的团队中去。由他们在该领域制定规则、统一方向和目标,提供工具(比如微博认证)。垂直领域视频在目前就有1000多家合作公司,在一起建设这个平台。
c.守住基础,发挥合作团队优势。
如果你是在做一个垂直开放的管理结构,一定要明确,你做的工作可能很基础。最关键的,就是管住自己的手,不要自己做,该让别人做的时候一定要大胆地放出去。
(出自 新浪微博二次崛起的5大运营心得 )
(二)微信
微信小程序:
微信做小程序是有很远见的战略眼光的:
首先微信做小程序试图使用实现信息的唾手可得,并且连接线上和线下场景。
其次从战略意图上他要逐步实现连接一切的梦想,而小程序就会实现连接服务和商业的层面,之后不久就会和支付宝这些商业应用进行短兵相接,必有一战。
微信作为程序的运载体,会很快变成一个巨无霸应用,之后会对各种服务和工具提供商产生影响,更会逐步把我们推进后APP时代。
微信是一种AR式的智能化工具,它没有脱离手机屏幕,是离用户最近的人工智能。
不过,它也有一定的风险,如,用户是否买账(刚需)?应用场景是否足够的多(规模化)?它潜在的威力是否能够足够爆发(变革力)?作为操作系统微信是否能够很好地运营和维护(平衡商业服务和用户体验)?作为巨无霸APP的微信是更有魅力还是被用户嫌弃(用户满意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