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精神的认同

2020-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青之桦

以下文字摘自“新东方家庭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精神的认同。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中深情回忆道:“我的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胡母从来不出口伤人,哪怕是惩罚孩子,也只会私下罚跪、以理服人,并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

所以胡适才由衷感叹:“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对父母来说,认可、尊重孩子,才是真正需要一生修习的功课。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在《非暴力沟通》提出“四个原则”,运用在亲子沟通中,同样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实现“感同身受”。

1、 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了解事情的全貌,而不是以成年人或家长的权威“先入为主”。

2、 感受。从孩子的角度来感知,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

3、 需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需求,不要忽视孩子隐形的求助。

4、 请求。用请求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期许,明确告诉他们,自己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用否定的方式表达“不要做什么”。

当爸妈能真正感受到孩子的需求,认可孩子的价值,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向前走的勇气和底气。

正如郑渊洁童话《父与子》中说的那样:“做父亲的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这句话对母亲同样适用。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