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8】《反脆弱》:要干预的恰当
今天依然共读的是第七章《天真的干预》。和医疗领域一样,我们倾向于在一些收益小,而风险大的领域实施过度干预,而在有必要干预的领域如紧急情况却干预不足。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在高速公路上限速(并切实执行)能极大地提高交通安全性,因为交通事故的风险往往随着速度的提高而陡然上升,而人类天生并不具备这种直觉。
速度来自于现代化,开车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在高速路上都想开得快,觉得很刺激,但你很容易忽略一些风险,就很容易出事儿,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干预,限制速度,很多国家都开始对高速路的速度进行限制了。
还有管理街道的交通标识似乎并不能降低风险,街道上有了标识,司机们就会比较容易掉以轻心,觉得我走是正常的,比如人行这个时候是不能走的,我们开车都知道随机性的意外事情非常多,不是你按交通规则来就不会出事。当人们将控制权拱手让给系统时,警觉性就会减弱。驾驶员需要由危险感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帮助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风险控制力,不紧张了,觉得这不是我的事儿,现在国家用的弱者原则,你要是撞了人,依然是由你负责,让你增加这种防范意识。
驾驶员需要由危险感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帮助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风险控制力,这不是增加外部监管可以替代的。 例如,管制行人过马路要比允许行人随意穿马路导致的死亡人数更多。
有些司机打瞌睡或者玩手机,可能就把你给撞了,有些人带个耳机,目不斜视,觉得我又没招谁惹谁,你撞我就该你负责,但有没有想过,你的肉体经得住撞吗?所以走路的时候也要特别小心。
荷兰的一个小镇德拉赫滕进行过一个假想实验:所有的道路标志都被拆除了。但这种放松管制的做法反而提高了交通安全状况,证实了人们注意力系统的反脆弱性的作用,展示了它是怎么被危险性和责任感所激发的。
许多德国和荷兰的城镇都开始减少路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消除所有社会规则就会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在高速公路上限制开车速度对应的是另一种情况,而且它的风险是不同的。
某些干预还有一些欺骗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声称“你看,我为你做了些什么?”远比“你看,我帮助你避免了什么?”更能让人感恩戴德。
如果一名医生克制了给病人背部开刀的冲动(这是一个可以让医生大赚一笔的手术),给病人自行痊愈的机会;而另一名医生故意让手术显得不可缺少,让病人感觉动手术会更放心, 让病人面临手术风险,自己却赚取巨大的经济回报。这两者相比,后者将名利双收。 企业里也是一样,企业经理人努力避免公司发生损失,自己却不会得到回报。
事实上,在“黑天鹅”的世界中,真正的英雄是防止灾难发生的人,但是,当然,因为灾难没有发生,他的义举也无人认可,更别提拿到奖金了。
罗马人尊敬懂得抵制和延迟干预的人,中国的思想家老子也创造了无为的学说,,《黄帝内经》里也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原理。
其实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结果可能反而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