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变奏曲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晓天_3af0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应该由衷地感受到幸福指数正在不断提升。细数千变万化,电视机的变化可谓一例。

如今,电视不是什么稀罕物,每家每户都离不开它,因为太普遍,早已不再是人们娱乐的宠儿,所以也不再令人着迷。

可在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电视就像“神"一样,特别吸引人,绝对是"奢侈品",甚至还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通棉三厂是南通市属企业,八十年代大批年轻人进厂,职工人数猛增到七千多人。丰富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工会的当务之急。图书馆、阅览室、乒乓球室、蓝球排球队、乐队等相继建成。就在这时我们从上海办事处搞到一张电视机票,于是在职工医院西侧专门盖了间十分简陋的电视室,所有凳子都是条形水泥做的。配备了一台14英吋黑白电视机,白天珍藏在柜子里,外面加上锁,生怕被偷了。一到晚上便由专人负责开启。于是每天晚上,成群结队的职工早早地等在外面。门一开小小的电视室里被挤得水泄不通。有时因信号不好,经常到精彩时图像就消失了,急得大家哇哇叫,但又无所奈何。虽然这样,但人们仍然耐心地等待着画面的再次出现而津津乐道。

到了八五年,我家省吃俭用也买了一台凯歌牌电视机,但苦于材料缺乏,接收天线只能用二根毛竹捆扎好,上面用一根旧的日光灯管作为天线,但接收效果不好,再加上农村拉电较多,所以电视机成了聋子的耳朵一一摆设。

为了解决天线的难处,老婆从千里迢迢的徐州电厂托人带回家一些钢管、铝条。我请厂里的技革组师傅们通过焊接、折弯铝条、油漆做成了近六米的天线。那天,厂里来了六七人,我好菜好酒好烟招待他们,像完成了一项大工程一样开心。那六米的天线由几个人分几个点慢慢拉起并固定好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仰起头看着天线都说很高、很高。记得那晚我家的电视图像非常清晰,巧得是还没停电,我直看到屏幕上出现再见!

那个年代也是通棉三厂历史上最红火的时候,纺织女工成为时代的宠儿,职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成片成片的住宅小区内电视天线如雨后春笋。我记得《新华日报》记者徐爱华专门来到三厂采访,那篇《三厂天线如蛛网》的新闻被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上,引发轰动。三厂也成为海门的一道亮丽风景。

随着21世纪到来,电视机屏幕越来越宽,厚度越来越薄,频道越来越多,画面越来越清晰。我家又添置了一台海尔大屏电视机,因为装了有线,手持遥控可以随心所欲收看几十个频道。

今年,我家又淘汰了老式的机子,更换了超大屏幕的数字电视。并且还可以安装宽带上网看视频或下载网络电视随心看、随时看。

一台电视机的变化,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变化、一个社会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载体,我们从中可以品味出这个时代美好生活的千滋百味。

作于2018.12.22.大冬时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