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浙大董平教授之后的三个坐标

2019-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闫安

                    20191207 闫安

    阳明学,在中学里被批判为“唯心主义”,在大学里一带而过。就好像远古博大生动的历史被浓缩为一个标签或者符号,然后死记硬背下来应付考试,自然索然寡味,且以标签为屏蔽而蒙昧恬然,日子又过了很久。不同于孔夫子,阳明老师连上墙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直到曾国藩热时,听闻有“三不朽”之说,曰立德立功立言。而“两个半圣人”的提法也引起好奇心。曾国藩算半个,另两个并列,一个是孔子,一个就是王阳明守仁了。这显然与传统教科书里的概念标签大不一样了。

    启蒙?

    是听了央视百家讲坛浙大哲学教授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董平教授的《传奇王阳明》,算是入门了。

    阳明有趣、传奇、伟大、功勋的一生,都比不过他的阳明学。所以,“三不朽”说,最主要的贡献是阳明心学,否则就不会有未来明历史波澜诡谲的政治史,历史正向主线发展离不开阳明学的良知说等等,这在《明朝那些事儿》和正史里面都有清晰的记录和脉络。

    进一步学习,是数年间观看了近百次之多的董平教授在浙江大学的《王阳明九讲》(网易公开课视频有),这是系统学习的最好途径。

    曾脱离董平教授学习主线,对当下阶段热点的“阳明热”一大堆应景出版书籍,有些忌惮。退回董平老师后,再学,对他明确指出的讲座中因研究领域侧重,对中西哲学比较、哲学史观、文化角度乃至文献等,有所局限。

阳明心学:浙大董平教授之后的三个坐标

    一知半解、粗读了陈来教授的《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精神》一书,算是找到了上述两个坐标,加上日本著名的冈田武彦教授的《阳明学与日本人》、《王阳明大传》等,就凑齐“三维坐标”了,够今后10年一个周期,来知行合一王阳明了。

    陈来教授,曾任北大哲学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及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没两把刷子和真学问,是不好“混”的。因为当下,各式眼花缭乱的名称和抬头太多了。当然,最主要的是靠学术作品立身,因而或果然,这本书通读、粗读下来就如此感觉。没点积累,静不下心来,也读不下去。真货。

    个人学习而言,陈来教授书中提供的两个坐标,其中一个“藏在”只占书中大概十二分之一的结语部分,即对阳明一生的思想发展总览和探讨总结。前面就是多维空间的比较阐释学,云里雾里,无知者无罪。读起来,进去难,出来也难,时间悠忽而过,装蒜是装不来的。

    之所以说“藏”,是仅见他注脚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邓艾民先生的《朱熹王守仁哲学研究》,他推崇邓先生此文为难得之佳作,使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之叹。则寻此线索,阳明老师的传统思想资源与学说建立,无论“五溺说”还是“经三变而至道”就有了辅助性的分析路径。到不是人为要为阳明思想“划断说”而争论。个人认为,都可都不可。

    另一个坐标,是陈来教授正文中,从序言有我与无我、戒慎与和乐、理性与存在开始,立足阳明,聚焦关键词递进式的,从心与理、心与物、心与性、知与行、诚意与格物、良知与致良知、有与无、境界、功夫等最基本的哲学颗粒因子,进行宏观中外纵览、横括统摄性的分析把握,成一家之言。也提供了中西哲学的学习线索。

阳明心学:浙大董平教授之后的三个坐标

    总结说,就是阳明学到了浙大董平教授之后的下一个路口,通过陈来教授、邓艾民教和冈田武彦教授,能够确立学习的三个方向坐标。加上“线下”的阳明路线图体认和实践中的知行合一,就基本可以确定未来学习实践坐标系了。

    再后一个十年,“外在的”学习体认,或许会小有心得。但“内在的”实践中的知行合一,获益会更多、更大、更辉煌。所谓“心即理”、“心外无物”。

    正如冈田武彦教授所言,西洋是主知的科学,而东洋是体验的哲学。这结合点,恰是阳明老师的知行合一。

    “知之精察明觉处便是行,行之真切笃实处便是知。”

      阳明师千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