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爱的女人,对人对己都是灾难

文/安于悦读解读
生活中有一种女人,她们经常抱怨不止,无论多小的事,都能引发她们的不满,这类人往往只看到他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对方的优点。
无论身边的人多么努力,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可想而知,与其相处会有多辛苦,长此以往,对身边的亲人也是种消耗。
01
珍妮特的养母温特森太太是一位极为虔诚的教徒,她认为任何快乐的事情都是对神明的大不敬。
她认为快乐意味着坏、错误、罪恶,或愚蠢至极。不快乐似乎和美德相连。因此,她从不与丈夫同房。
对年幼的珍妮特冷漠无情,甚至很苛刻。温特森太太认为和丈夫分居是正常的;经常把幼小的孩子锁在门外也是正常的;作为母亲和妻子无缘无故失踪几天同样是正常的。
有一次,珍妮特的耳朵听不见了,温特森太太不带她去看医生,因为温太太相信这是耶稣堵上她的耳朵,以隔绝世事,力图改造她破碎的灵魂;或者是撒旦耳语珍妮特的声音太大,穿破了她的耳膜。
温特森太太从不懂如何正确地表达爱,通常在把珍妮特锁在门外的第二天,再带她去吃炸鱼薯条作为补偿。
珍妮特从温特森太太那里学到的爱,就是畸形的。因此,她与人相处时常常表达一种拒绝,拒绝其他朋友和同学对她好,不相信他人会真正爱自己。珍妮特学到的爱就是失去。
珍妮特会在他人放下戒备,从心中接受她时,再狠狠地推开对方来伤害朋友。
起初,她会有种得意和掌控感,但之后不久,她又会感到孤独无助。她以为,领养的孩子,注定是孤独的,是被锁在门外而没有归属感的。
其实,是温特森太太的孤独无形中影响到了珍妮特。温特森太太把自己紧紧地包裹在了一个怪圈中,从不让他人靠近,却又渴望亲人能够懂自己。
她希望自己的女儿能代替自己离开,却在珍妮特离开后选择怨恨。她从不让珍妮特和他人接触,不允许她读除圣经以外的书,想把珍妮特控制在她的怪圈内,却在后来适得其反,使得珍妮特迫切地想逃离她。
02
追求快乐难以捉摸,它是毕生的追求。
作为妻子,温特森太太不是特别尽责的。她非常孤独,渴望他人能懂她的孤独,而且温特森太太的孤独无法打破,开始把丈夫和女儿也都围在里面,。
除了拒绝和丈夫同房,每天都会祷告:“主啊,让我死吧。”这让珍妮特父女很不好受,简直就是冷暴力。她从没出门工作,这使得她内向的天性转变为闭塞的抑郁。
爸爸的父亲是个酒鬼,经常带他去酒吧,而忘记带他回家,也没钱负担他的学业。因此,爸爸特别喜欢温特森太太带给他的家的那种温暖,喜欢她的朗读。她朗读得很好,充满自信,抑扬顿挫。
温特森太太钟爱末日预言,听到任何灾祸或好运的消息,她都喜欢说:“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到温爸爸年老再婚后,依然活在和温特森太太早年婚姻生活的噩梦中。他一度认为温特森太太不会原谅自己的再婚,即使他一直完好保存着温太太珍爱之物,甚至为了那些瓷器打了爱自己的小妻子。
即使温爸爸去世,他也不想和温太太合葬在一起,而他的心愿是和第二任妻子合葬。
有些人只是变老了,但无法长大,长大需要爱。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没得到需要的爱,那么他在婚后会更加渴望得到爱,不幸的是,温爸爸在婚后也没能从温特森太太那里得到爱。
在珍妮特的童年记忆中,父亲不快乐,母亲很错乱,他们像是各自人生的难民。
03
女人,只有自己幸福了,身边的亲人才会跟着一起幸福。女人的幸福力,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
演员孙俪拥有写幸福的家庭,是一双儿女的母亲。虽然她拍戏很忙,但依然把家人照顾得很好。
而且,她还是难得一见的才女,经常在业余时间作画,她的微博中有一幅油画小狗,简直栩栩如生,女儿花花在旁边看得入神。无形中也受到艺术的熏陶,小小的年纪也喜欢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可见,一个心中有爱的女子,不仅自己生活得幸福,也会影响其他人的幸福感。
之前有个女学生,上小学的年纪就说脏话、和同学打架。了解过她家庭后,才找到问题的症结,原来她的妈妈离婚了,经常在外面打麻将,对女儿缺少关爱。女孩经常被不同的“叔叔”接回家,每次老师都必须打电话给她妈妈确认后,才敢让孩子跟陌生人走。
妈妈不幸福的婚姻中,折射出来孩子的管教问题,正如温特森太太,她不快乐,所以珍妮特父女只能跟着她一起不快乐。在没有爱的家庭中长大,如置身在一个冰窖中,没有一丝温暖。
温太太如此对待丈夫和女儿,那么,她自己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她终日抑郁,整夜不睡,还时不时地搞失踪,孩子根本无法从她哪里得到应有的爱与安全感。
温太太的宿命论太过强烈,她就好像一个黑洞,吸进了所有的光;她像是由暗物质组成,她的力量隐匿无形,只能通过它的效应感知其存在。
爱自己的女人往往更有魅力,这种魅力来自她们知道自己是谁,她们在持续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与世界和他人最好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