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赵晓菊:有效监管与行业自律,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 D
11月15日,2018普惠金融峰会在新加坡召开。DRC基金会主席林扬受邀并出席“监管成本”圆桌论坛。期间DRC邀请到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赵晓菊赵院长,与林扬就区块链和监管科技进行了高端对话。
据赵院长介绍,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SIIFC)是上海市教委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同支持的高校智库。SIIFC有6个细分研究领域: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科创中心建设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赵院长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现阶段有“三跨”和“三无”两大特征。“三跨”是指跨技术(AI,大数据,区块链),跨国界,跨监管部门。“三无”指由于是原有的技术应用到新的领域、且这些技术发展迅速但尚不成熟,因此无行业标准,无统一法律法规,无特定监管部门。林扬表示正因为如此,她在过去一年的创业过程中一直在探寻标准,如区块链项目评价标准和治理框架体系。
资产数字化在未来将成为一大趋势,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经济体系会随之出现,就需要新的思想和框架适应这种创新,而在新的领域就会有新的机遇、挑战和风险。赵院长认为,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尤其是像区块链、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的创新探索和应用,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如何甄别和界定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风险?如何在鼓励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应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升级转型发展的同时,又能确保金融科技应用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在可控、可监管范围内?当监管部门制定监管体系框架的时候,找到鼓励创新和有效监管风险的平衡点非常重要。
林扬表示在DRC倡导的监管科技理念下,今后监管部门可以成为区块链上的节点。随着征信和工商数据的上链,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赵院长也从研究学者的角度对监管体系的制定提出了几点意见。她认为监管部门一是应该与业界沟通,充分认识深入了解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和风险;二是应该引导帮助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高风险意识,引导金融科技的从业人员和机构认识到他们对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责任感,并与业界共同探讨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新规则,循序渐进的在行业规则不断健全完善的基础上,然后过渡到法律法规。
峰会当天新加坡BEST自律组织协会成立。赵院长指出,自律良好的行业协会可以在监管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政府监管机构和金融科技行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行业的自律。赵院长表示金融科技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在现阶段“三无”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律性组织应该组织产学研机构针对金融科技如何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何开展风险甄别和风险自控等开展协同研究,在应用条件比较成熟的领域首先推广。
林扬对赵院长的谨慎态度表示认同,她表示新技术不是万能的,很高兴看到行业从盲目到理性发展的变化,以及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越来越紧密。金融科技良好生态环境的建立和健康发展的道路很漫长,需要监管部门、自律协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努力,互惠互利,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