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没收孩子手机家长说:送你了,不要了
小学老师秦老师,没收了班上一个男孩的手机。因担心孩子们上课不专注听讲,所以学校是不允许孩子带手机的。之前,男孩也带来过一次,一整天都低头玩手机,无心学习。下课时,身边也围了一圈小朋友,影响很不好,已经被老师提醒过,谁知,这次又带来了。老师收了男孩的手机后,让男孩通知家长来领。
第二天,男孩爸爸的电话就来了。“老师,你把我家孩子的手机没收了,是吧?不让带手机的话,我们怎么联系到孩子呢?你今天就把手机还给孩子吧。我工作忙,没空来。你不还的话,也没事,就送给你吧,反正也不值几个钱。”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秦老师原本是想借着家长来拿手机的机会,重申一下,学校不让带手机,让家长也配合监督。谁知是这样的结果。
当天,秦老师就让孩子把手机带回去了。只希望下一次,孩子不会再带来了。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个多棱镜,折射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当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
那家校的共识、家校的合力,要怎么才能实现呢?
互相补台,不相互拆台
每位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家孩子的态度,希望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但是由于学生的数量多、角色定位也不同,老师关注的方式和家长肯定是不一样的。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的照顾”,而产生失落感的时候,家长要做好补台的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悄悄和老师沟通,共同商量出一个对孩子好的方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激发孩子的潜力。
如果家长不能保持理智和冷静,在孩子的面前,流露出对学校的不满,抱怨或数落老师,都将会使孩子对老师或学校产生成见。我们小时候,家长对老师说:“老师你要对我们孩子严厉点,打他骂他都可以,随便管教。”家长对我们说:“老师打你骂你,是为了你好。”
当我们做了父母之后,情况好像发生了变化。我们更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老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其实,现在孩子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老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所以老师的处境也可想而知。因此,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习教育的效果,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如何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就是家长们的功课了。
首先,细心观察孩子的情况、情绪的变化。低落时,多给予关怀和安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也要及时表扬。既能增强孩子的信心,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捕捉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些是老师们在学校里较难完成的事情,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
再者,做一个理性的家长。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最初的形象都是崇高的,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缺点或错误。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对待这一问题,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这样必将使孩子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和学校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家长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校表现,从而在家庭教育中做出调整。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茁壮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