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郇扎花背后的故事
记忆中有一件母亲手工缝制的橘黄色短袖衫,胸前扎了三朵红白颜色深浅不一的小花,与普通的刺绣不同的是非常具有立体感,而且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就是这件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衣服,因了扎花的魅力,让我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里,在同龄的小伙伴面前,带给我无穷的骄傲和自豪,那种滋味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余味无穷。只是三十几多年前,我并不知道这种手工艺的名字叫“古荀扎花”。
前些日子,我非常有幸跟随古运新城的朋友们一起,走进了陈玉芳阿姨所创办的爱润信秀艺公司,亲眼目睹了一幅幅精致而别具一格的绣品的制作过程,亲耳聆听了陈阿姨几十年来的感人故事,亲身感受到了陈阿姨不平凡的创业经历……
陈阿姨今年六十二岁,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与传说中的女企业家的形象大相径庭。其实应该称陈妈妈更贴切一点吧!她的善良与无私全刻在了她的一颦一笑和一举一动中。很久以来,陈妈妈对我来说,只是报纸上的一个故事,(电影眉户剧《五十六个孩子一个妈》,就是以陈妈妈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远没有走近她的这种真实。给我的认知,就是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也许还有那么几分的不真实。可这个故事,再一次被她改写,成了59个孩子的母亲。说起一位因为出了车祸而丧失的孩子时,陈妈妈禁不住泪水涟涟,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位。
如果陈妈妈做自己的服装加工厂生意,这会也一定是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可自从陈妈妈收留第一位残疾孩子起,注定她的人生成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生。为了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的去赚钱,去抚养每一位孩子。她创办博达学校,创办爱润信秀艺公司,养育了五十多个孩子,供他们上学读书,一直到他们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她的秀艺公司为县里的妇女以及下岗职工提供了五十余名的再就业岗位,其中有2/3的人员都是残疾人。同时使得古荀扎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古荀扎花一如陈妈妈善良,与质朴无华,没有湘绣,苏绣的华丽,可以走遍大江南北,驰名于中外。它存在于黄河两岸的民间,风格古朴,粗放而又敦实。多用于装饰袖口、衣领、披风、帽子,或枕头盖头等物件上。或常见于小孩子的虎头帽、虎头鞋上,饱含着吉祥,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在陈妈妈的带领下,古荀扎花这一古老的民间瑰宝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创新。陈妈妈一边搜集民间流传下来的老绣品,潜心研究每一种绣法,太多专业术语令我耳目一新,为之动容。譬如,齐针绣,直针绣,滚针绣,打籽绣,旋针绣等等。同时陈妈妈又去全国各地学习四大名绣的特色,并将其与传统的古荀扎花融为一体,创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绣品。比如在2019年七月,在武汉举行的“2019中国妇女手工艺大赛”上,一副红色经典巨幅绣品《初春图》跻身二十强,进入总决赛。
陈妈妈的事迹被各种媒体曝光后,各种各样的荣誉接踵而来。面对名利她总是说“要那些东西干嘛?咱就是个农民,人家需要就给人家吧!”她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把那些孩子养大成人。当然这一切无私的奉献背后当然离不开老伴儿陈爸爸的支持了。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正是老俩口的善良无私才有了五十多个孩子的幸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老俩口特别容易满足。陈爸爸说“每年除夕夜,接到孩子们的电话与祝福,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声音,我们真的是知足了!看看谁有我们这样幸福?”眉目里满满的都是骄傲与快乐!
我身为临猗人,但却对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财富鲜有了解,虽然也曾在单位为陈妈妈捐过款,但却未曾有半点的走心。说起来真心的惭愧。在对陈妈妈一家的故事有所了解之后,真的是深深触动了我。在古荀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太多这样感人的故事,也有太多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我们去保护与传承!有一种爱叫做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有一种爱叫做乡愁,有一种爱叫做无私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