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鉴赏传记《徐芒耀的油画世界》艺术之家

(十九)棘手的色彩问题

2017-03-01  本文已影响46人  陈洪标写字说画

【《徐芒耀的油画世界》连载26】

【回顾(十八)师缘机遇

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首先进行了三个月的素描训练,然后才是油画。

在全山石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仍然是苏派油画。苏派油画的特点是以色彩与素描的最佳程度的融合为根本,苏联画家造型能力强,他们中多数运用大笔触塑造,大块的笔触在画布上的相交,往往会呈现出其不意的奇妙的色彩效果。所以苏派油画要求造型与色彩极具感觉的交融。

徐芒耀作品

尽管十九世纪的苏联油画是受到法国学院派绘画的影响,谢洛夫和列宾都曾多次赴法学习,但苏联民族生性豪放且热情开朗,所以苏派油画不似法国绘画的那种典雅细腻,而是纯朴、厚实,更贴近民众生活。王德威和全山石两位导师使用的都是苏派油画技法,这让徐芒耀更进一步地学习掌握了学院派绘画的精髓。

徐芒耀考了研究生以后进步很快,大概曾经历连环画创作的磨砺,他的造型能力比较扎实。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油画技法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尤其素描画得较为深入,但在油画色彩上确实碰到了问题,徐芒耀对色彩这一块,感觉总是比较弱,而导师全山石偏偏对色彩的要求非常严格。除此之外,每次课上作业完了以后,调色板有没有刮干净,导师全山石都要查看,如果调色板没有刮干净,就要求先把调色板刮干净,然后再弄画,所以很多学生都怕他。

徐芒耀作品

刚上油画课,徐芒耀画到第二张,导师全山石走过来,对他说:“芒耀,你色彩有问题。”

这是他考前提出过的问题。徐芒耀就问是什么问题?

全山石说得很简单:“你的色彩不浓。”

“什么叫不浓?”徐芒耀想找到其中的原因。

“是色感问题,画面色彩没发出来。”说完,全山石就走掉了。导师没有跟徐芒耀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跟你分析。

导师隔天指导一次。每次来,走到徐芒耀的画架前,皱着眉摇摇头,说了一句“没有解决”,就走掉了。

那段时间,徐芒耀的心情很不好,因为导师说色彩不行,一直摇头,又不告诉什么原因。徐芒耀只能自己去分析,去找原因解决。什么叫色彩不浓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徐芒耀很长时间,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克服与改进。怎么办?徐芒耀觉得只能去找导师,让他给自己分析一下,迫切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天,徐芒耀在校园里碰到了全山石,终于壮着胆子问导师自己的色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导师说:“你啊,素描不错,你的问题在油画上,你用色不浓。”

本来想听听导师说用什么方法能解决问题。结果导师分析说:“色彩这个问题,我想是两点。一是,你看得出来,但手上表达不出来;二是,你干脆看都没看出来,当然画不出来。如果你看出来,没表现出来还好,要是你看都看不出来,你就不能画油画了。”说完就走掉了。

徐芒耀站在那里,懵了,心想如果自己属第二种情况,那岂不是不能画油画了?要被退学了?徐芒耀在那里想了半天,自问到底看得出来还是看不出来,但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看出来,什么叫没看出来,徐芒耀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这个问题,让徐芒耀感觉到很严重,人有点昏。

徐芒耀为此迷茫了半年多,但又夹杂着心有不甘,那一阶段的学习徐芒耀始终就围绕这个色彩问题冥思苦想。

单从画面看,好像用色不少,但为什么整体看颜色色感出不来呢?徐芒耀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同学尚丁的色感为何一直受到导师的赞许,于是徐芒耀就总是看尚丁怎么画,寻找与他之间的差异,但始终未感到与他之间有多少差异。

这个难题一直到1979年,全山石老师带全班赴新疆考察写生期间,才得到解决。那次是徐芒耀他们到室外画一位守林人,那守林人身着冷白的衬衣,头戴深红的小帽,坐在一片树林前。逆光下,尚丁把守林人的脸画得很红,当时徐芒耀认为他用色过火。回到住处,按习惯将作业钉在墙上,徐芒耀故意放在尚丁的旁边。结果,和他的习作一比较,徐芒耀习作的画面竟变得黯然失色,而原本觉得同学画得过分的红色却显得恰到好处,难道颜色确实应该用得过头一点?

徐芒耀苦思数日寻索究竟,终于发现一个关于色彩的“秘密”:亮部与暗部的颜色多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固有色往往不够明确,倒是亮部偏暗的地方固有色相对比较明确。这使徐芒耀想起苏联著名油画家约干松先生,他在关于色彩学的撰文中曾经这样说道:作为半调子的地方,固有色是最明显的,而亮部与暗部之处色浓度往往会减弱。从此,徐芒耀作画时开始在这些半调子地方注意物体固有色的浓度变化。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徐芒耀终于可以得到解决了。

而如何看色彩,全山石老师在课堂上也讲过,但徐芒耀当时并不知道那是用来观察人和事物的色彩的。方法很简单,你去观察人、事物和背景时,不要老盯着看,老盯着是看不出来的,而是要闭上眼睛,再猛一睁开,这时看到的就是整体色彩的关系,看对象的脸,看他的衣服,看他后面的背景,通过这个办法,就能看到脸色暖,暖多少,衣服色冷,冷多少,以此类推,寻找肤色、服色和背景色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原则是,如果色彩明度不清楚,就是深浅搞不清楚的时候,看色相,看冷暖,而冷暖差不多是时候,看明度,这样就可以比较出来。

徐芒耀就用这个办法,边画边琢磨。等全山石导师再看徐芒耀在画习作的时候,没有再批评,就走了。徐芒耀心里很高兴,自己不一定已做得很好,但路子已经对了。有一次,全山石在给大家评习作的时候,表扬说:“芒耀这几张东西,哎,你好像有起色。”自那时起,导师再也不提徐芒耀的色彩问题了,一直到毕业都没再提过。

徐芒耀也从这次解决色彩问题,领悟到导师对自己用的是一种打击性的教学方法,他指出你的问题以后,不来管你,要你自己去悟。有的时候,光是教学生怎么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因为不断会有各种新问题出现,而学生不自己去找出原因,去解决问题,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授人以渔的好办法。从中徐芒耀体悟到,其实任何一丝一毫的进步和改变,不只是技能上的熟练生变和超长发挥,更多的是碰到或发现问题再找出原因找到解决方法的一个过程。这一感悟,让徐芒耀终身受用,因为艺术教育靠研发和领悟。

导师在色彩教学上很严格,讲究科学与艺术的切合点,经过他的调教,徐芒耀得益匪浅。日后徐芒耀的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比较含蓄,他说:“整个方法和原理都是从全导师那里学来的。”

【诚邀继续关注连载2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