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 自己i想法心理

为什么我们乐于高看他人,却总是轻贱自己?

2016-08-24  本文已影响2057人  WHelen

昨晚看《一站到底》世界名校争霸赛总决赛,有位选手提到一句“人前显贵,人后受罪”,指想要来日的无与伦比,就必须苦逼地披星戴月。

这句话,有点鸡汤,有点励志。

可是,很多人却甘愿人前“显他人贵”,人后“让自己受罪”。

为什么我们乐于高看他人,却总是轻贱自己?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J姑娘,很多年前,是一个爱表演的小姑娘。

那些傻傻的“鹅鹅鹅”,她觉得很有趣,喜欢背来背去,有时,还会编成儿歌,有节奏地哼唱。

老师发现了她的这个特点,就给了她一个表演机会,让这个小姑娘傻乐了、期待了好久。

幼儿园毕业典礼,她有一个单人的表演节目,本来很享受的她,却因为忘词,在唏嘘声中走下台去。

走下台后,推荐老师失望地用可怜的眼神瞥了她一眼,却用满脸的喜出望外迎接表现“完美”的孩子。在老师看来,忘了词就等于犯了大错,等于一次严重失败。

再小的孩子也拥有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在看到几乎所有人都为她的表现“啧啧啧”的时候,她开始怀疑自己。

原来不能因为喜欢,重在参与,不计结果,因为围观群众仿佛比自己更有发言权。

这件事情对她影响很深,可是,没有多少人会关心一个幼儿园毕业生的喜怒哀乐。也没有人灌输她当前的神句“永远不要活在别人嘴里”,也没有人给她底气,勇敢做自己。

从此,J姑娘再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爱好,害怕再一次被推向观众,害怕再一次被无情嘲笑。

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只是一味地贬低自己。在她眼里,台上的任何人都比自己勇敢、坚强,而台下的自己永远是个上不了台的丑小鸭。

你都不爱自己,谁还会爱你呢?

可能许多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其实,这类教育要开始在孩子的物权意识之后。如果孩子连什么是自己的东西都不懂,又何来谈分享呢?

之前做过0-5岁早期教育,经常会看到有些家长以分享的名义粗暴地把玩具从自己孩子手里夺过来,却亲切地递给陌生的小朋友

被夺的孩子只好大声哭泣来抵抗这种强盗似的举动,却招来家长更恶毒的评价“你这个小孩,怎么这么坏,这么自私,一点都不懂分享!”

着急的家长啊!你们应该知道,分享的前提是“我”知道这个东西是“我”的,而且这个分享的举动的主动权也在“我”。

如果,孩子连基本的物权意识都还没建立,而家长又一直认识不到问题所在,继续野蛮地替孩子“分享”,那么长此以往,在经历一次次心爱之物被无端抢夺之后,孩子会因为失去占有权和控制力而变得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随之,生活变得苍白,无味。

更可怕的是,无所谓变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也因为习惯了被剥夺,他们觉得自己不配被认真对待。

也许内心深处,他们是拒绝别人无理的要求和抢夺的,可是,他们却失去了严词拒绝的态度和坚定心理。

他们无比羡慕那些勇敢爱自己的人,尽管这种能力人生而就有,而他们自己的却被父母亲手阉割。

他们极度痛恨自己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即使成年后的生活物质优渥,也买不来幼年时期失去的一切。


是啊!

比较永远不会停止,伤害也一直循环往复。

但是,记住,一次负面评价和否定,并不代表否定你的全部。人们习惯了去否定而不是夸赞,这一点早已根深蒂固。要学会接受被否定的常态。

当你表现不尽如人意时,请自带掌声,给自己安慰和鼓励,然后,哭着,继续面对。

教育理念荒凉的家长依旧生生不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合时宜地对其道德绑架。

致家长:如果你的孩子连自己都不爱了,还凭什么去爱别人?

致孩子:如果,你都不爱自己了,谁还会爱你呢?


不要总是在尽情地高看他人的时候,无情地轻贱自己、贬低自己。

足够地去珍爱自己,正向评价自己,让自己活得更理直气壮,不要因为他人的否定而求全责备,也不要因为家长的错误而将自己判处无期徒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