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倾听,凝聚静学内力

2023-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晴方可

“认真倾听是一种美德”,这是我们课堂上的一种口令,目的在于别的同学发言时学生们能做到认真倾听,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

倾听,是指非常投入,十分专注;倾听,是认真细心地听取,是借助多种感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成认知,理解和领悟的过程。但现如今很多学生或老师都缺乏这种能力,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无暇细听,或者只想着自己心中的答案,全然不管回答者所答内容与自己的是否雷同。教师呢,有时也能急着下一个教学流程或者只能听到学生口中的正确答案,如果不是,那就下一个补充回答,没有听到学生的答案中是否有另一种可能性。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不少公开课上,时间紧,环节多,需要一环扣一环,不要说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留给学生倾听的时间也不多,经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情况或者是重复相同的答案时,我们就可以察觉到,学生并没有在认真倾听,导致学习的低效。

作者提出的倾听教育。让我们开始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乐于倾听。首先教师要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意味着谦虚、尊重、同情、开放,蕴含、意味或解释更多的道德精神及其元素。我们要想发设发让它坚挺地屹立起来。

怎么才能让学生倾听呢?其实当一节课足够精彩,真正把学生吸引进去,学生参与过程,倾听自然不是难事,但不是每一节课都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或者优化倾听的习惯,使有关倾听的道理化为学生自然而真诚的行为。训练其实是一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倾听。

这里提供了几种专题训练的方法

一是类似于主题班、队会的专题行为训练。

二是与学科内容紧密相关的专门训练。

三是嵌入学科教学中的附带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寻找合适的方式或者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展开。之前在班级开展的演讲比赛中,主要形式是同学们精心准备好演讲内容,然后依次上台演讲,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在同学演讲时,其他同学是心不在焉的状态,或者并没有真正关注演讲的内容,这样的演讲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在演讲前,我会布置任务,学生需要明确演讲者的主题,是围绕什么展开的,而且给出演讲的标准,让每个同学都成为一个小小评委,带着任务,学生倾听会更认真,演讲结束后同学们来进行点评,这样的也在演讲同时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培养学生倾听,首先教师就要善于倾听,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成为“耳治模范”,我们培养的目的是让倾听成为一种学习行为常态,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这需要训练。而教师也可以很好地给学生做出示范。听过一些大师公开课,发现大师厉害之处就是非常善于倾听,他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或者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进而自然过度,这前提需要教师善于倾听,用心倾听,才能听出学生心中所想。当教师认真倾听时,教师会用眼神示意,还会边听边点头,还会不时给予肯定,身体前倾,这种种信号都让我们感受到这老师在非常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并没有高高在上,也有一些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边在板书或者听到自己想听的答案就打断学生的回答,这无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听状态,哪一种学生更喜欢,不言而喻。

教师听而后才有学生听,学生听后才有学生学,教师想要成为“耳治模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更多地从儿童立场或者说从学生心里逻辑出发。

二是更多地倾听弱势学生,倾听他们微弱的声音。有时弱势学生的回答更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只要老师善于给机会,学生善于倾听。班上有一个不善表达的男生,课堂几乎从不举手,一次偶然机会,我点到了他回答问题,一开始他也是沉默 不语,但是我鼓励他勇敢地说,说出也没关系,当他断断续续地说出自己所想,同学们自发地给予掌声,这男生的眼眶瞬间湿了,能被认真倾听也是一种肯定。

三是更多地接纳和欢迎新见与异议。

四是更多地借助于“第三只耳朵”,充当自己的听众。

只有教师真正成为自己的听众,真正成为学生的听众,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