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洼村老杨头儿(3)
(原创小说,首发连载)
(四)新生活
成志他们下了卡车,背上扛着铺盖,肩上背着书包,胸前的网兜里篼着洗脸盆、饭钵子、牙缸子等洗漱用品,手里还拎个军绿色大旅行包。
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这伙年轻人兴致勃勃的走进前方的一片灯火。他们被带进一间大房子,地上铺着干麦草,一车30多号人打了一圈地铺,就此安歇。
第二天一大早,成志被一片吵嚷声唤醒。一大群人在吵吵,“这是啥鬼地方,我们被骗了!”成志爬起来,跑到门口一看,也傻眼了。
这里四面都是光秃秃的大山,连绵起伏,他们处在山沟旮旯里,搭了一片帐篷,这里根本不是什么工厂、公司,看起来就是一个垦荒部落。
他们昨晚睡的房子也是个大帐篷,上百十来号人都从帐篷里涌出来,站在空地上吵吵嚷嚷。
有领导模样的几个人走过来,安抚说:“大家伙先别嚷嚷,总得吃饭吧。都先把退伍证交上来,这么多人,我们分组去帮你们领饭,吃了饭,你们想咋样,再说。”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到吃饭,大家的肚子立马都咕咕叫起来,还真得先吃饭。
领的啥饭呢?一个人一碗浑开水,一块豆腐乳,一个黑糊糊粘乎乎的青稞面馒头。那水沉淀一下喝,碗底是细细的一层黄泥,应该是黄河水吧。
吃着饭,大家伙吵吵要走,回老家去。
饭后来了几波人,又分头做工作,说:“你们想走也行,坐车得花20多块车费。咱这里国家搞建设,技术工每月58块,你们先干一两个月赚点儿钱,有钱才好回家,对不?”
这个钱是有点吸引人,不过条件也忒差了吧?退伍证交上去了,黄河大桥那儿也有当兵的把守,好像他们也走不成啊。
就这样迷迷糊糊、不情不愿的呆了几天。成志他们几个会开车的被特别优待,分到半山坡的小矮房里,四个人一屋,有薄木板钉的连铺。
那些没有技术的战友被分了组,有的去学砖瓦工,有的学电焊,有的学水电,有的学维修,有的学搭架子,有的去学做饭,总之都有窝有场儿。不少人不愿干,三天两头闹罢工。
成志是个不多事的人,也不想在这儿干。但瞅着当下没法子,又比他们能多拿几个钱,加上保密费说能给70多块,就打算干两个月试试再说。
熬过一个月,果然薪水到手,76.5元,这在1958年可是高薪。这个基地规模不小,大概有2000人的样子,有邮局,有银行,有商店,名号曰:宏达建筑公司。
领到工资,成志去邮局给家里寄了20元,去银行存了40元,剩下的钱作下个月的生活费。
他还去了趟商店,用这个月的果子票, 买了一包香喷喷的果子。坐在自己开的自卸卡车上,成志美美的享用了两个果子,把馋虫打发走,剩下的几个用油纸再包好,等后面省着吃。
这一个月成志是怎么过的呢?就是吃饭,开车,睡觉。吃饭几乎不变样,开车多数是拉水泥,到两三里外的搅拌站拉混好的水泥石子沙子。到基地一掀车斗,有附近招来的临时工推着小车把混凝土铲走。
偶尔成志被安排去给伙房拉面粉,给商店拉次货物,能赚个好脸儿,还能有一点点实惠,比如吃包果子之类。
此地干旱少雨,缺水,果子那样的美食,没有水也难吃。所以成志出车,总带着他的旧军用水壶,里面盛半壶浑水。
睡觉的小房是土夯的,顶上是开的板皮子,搭了一层油毡纸。不知道为啥,这儿有臭虫,咬人,晚上睡觉不安稳。
好在车队4人一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盘儿,东西好规整。出车时,把破木门一锁,也还严实。
发过一次薪,大家似乎安下一些心,不那么吵吵了,但还是不打长谱,想攒点钱啥时候回家去。
转眼离家一年多了,成志月月寄钱,希望家人能善待他的妻子玉兰。他的通讯地址是:甘肃省兰州市36号信箱---3。
家里也有回信,一般是五弟笔迹。成志挂念媳妇,信里也不好意思提,妻子玉兰过的怎么样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