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精选月刊心理专题月刊筛选池心理

为什么说改变从放下期待,保持放松开始?

2020-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应俊的成长沟通室

为期30天的家庭关系辅导训练即将在明天开始,我作为旁观者有幸参与其中。

这次训练,我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一切的发生,然后,用我的感受来描绘我看到的景色。

今晚上导师在线上与教练做定向,调试心态、共识范畴、重复流程和交代注意事项。

在定向过程中,我有一些感受和联想,分享如下:

1.关系中,放下“改变”和“支持到”对方的期待——因为做不到

2.所有的问题是关系带来的,而关系是我们彼此内在信念和范畴创造的

3.非暴力沟通模式: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明确自己的需求,指出具体行为动作。

4.保持倾听、中立的反馈

5.关于成长的速度——万物生长,不着急

6.身份对关系有影响,所以要让沟通同频和有效

一、关系中,放下“改变”和“支持到”对方的期待——因为做不到

一个影响婚姻质量的原因是总有一方想改变另一方,觉得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觉得一个人改变,另一个不动,生活就不会变好。

其实,那种想法背后是控制,而且你会发现很难改变一个人。

为什么?

因为在找对象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把自己尽量的伪装成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伪装得很好,因为你越知道什么东西是你缺乏,你就越想把自己伪装成拥有那个东西的人,然后两个人结婚,结了婚以后就发现对方不是原来的样子。

结婚后,这个人不像谈恋爱的时候,那个时候那么好,那么殷勤,那么体贴,怎么现在都不是了呢?

这时候你会努力的想改变他。怎么改变他呢?

很多妻子会给自己的丈夫使眼色,给他甩脸子,摔门,离家出走,回娘家想了很多的办法,后来你发现你干了一辈子,老想改变你的老公,永远都改变不了。

为什么?

因为他跟你结婚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变你,你还想改变他?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就你俩打了一辈子的仗,这个谁也改变不了,最后痛苦。

为什么同样一件小事儿,我们在普通人身上,就不会生气,为什么在自己的配偶身上就不得了了。很简单,因为我们对对方的要求太高了。

我们希望对方能够弥补我们内心中的伤。

双方都是为了找对方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伤痛,所以那些事在别人看来不重要,在夫妻之间看来及其重要。

因为这代表着爱,代表着你是不是那个我要找的人,你是不是真的包容我,爱我。

谈恋爱的时候,可以装,结婚之后来真的了,不行。怎么办?

我们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吵架,吵架不断的升级,然后就上升到说没法过了,就离婚。

所以,在关系中,放下自己改变对方的想法,同时当对方有意向把自己的期待放在自己身上时,不要把那种期待放在自己身上。

一段没有改变对方期待的关系,会把彼此的精力放在关系的经营上,比如一起讨论想通过这段关系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这样的自己会创造哪些共同的成果。为这些共同的价值和愿景而行动,不是为了改变对方而行动。

那种行动是牺牲自己,来控制他人。

二、所有的问题是关系带来的,而关系是我们彼此内在信念和范畴创造的

关系中,遇到的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关系带来的。而一段关系的发展,是由我们各自的信念和自我范畴决定的。

比如,我有一个信念,我觉得自己“不配获得他人的爱”“和我待久的人,会知道我不值得爱我”,我的个人范畴(表现出来给人的感受)是,“当人一面,背后一面”“怯懦的”“警惕的”,那么这样我,在一段关系中,会创造什么结果?很有可能是难受的结果,或者是悲剧。

比如,我有一个信念,我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我是被爱的”“我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我是一个可以表达自己需要的”,我的个人范畴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的”,那么这段关系很有可能会有好的成果,也就是说幸福。

很多人,在关系中期待改善,要么焦虑 无奈 紧张 生气 担忧,这样的情况如何发生改变呢?或者说,改变从哪里发生?

你可能意识到,要从信念和范畴上入手。

那么一个人,新的信念和新范畴最容易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呢?

实践表明,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保持、中正、勇敢这些给人的感受就容易出现,而且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效果还更高。

在放松的环境下,那些缠绕在关系上固有的信念以及附着的感受,就比较容易松掉。

如此,自己才会出来。

这里让我想到缓解孩子焦虑情况的最好的办法,是父母首先从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创造一些走到自然界当中,去骑马,去爬山,去划船,这样的事情。缓解孩子焦虑最可靠持续的方法是陪孩子一起享受,没有屏幕干扰的时光。这会让孩子感受到那些完全不同的快乐,然后鼓励孩子拔掉电源插头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

当我们自己在问题面前,放松下来了,对方也能感受到彼此的空间扩大了。

所以,下次在关系中,发现自己紧张时,要觉察自己:此刻我发生了什么,然后做腹式呼吸。

当问题迎面而来时,我们带着轻松去面对,提问的人,也会把这份轻松传递出去。

三、从方法上讲,沟通时什么是有效的沟通模式?

非暴力沟通模式: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明确自己的需求,指出具体行为动作。

做到这些就足够了,不过需要训练。

很多人,分不清事实和观点;对于情感类词语接触少,自己表达不出感受,所以内在独立性不够;需求也不容易意识到,更不容易明确表达,比如老公回家晚了,老婆担心,但老婆对晚归的老公说:“呦,你知道回来呀,你怎么不死在外面?把家当旅馆呀!”老公觉得,是呀,我怎么不死在外面?这里老婆内在的希望“老公早点回来”“希望被关注”的需求,就没有明确表达出需求来;需求不清,当然行为不明了。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吵架,一开始是为了一件事的对错,之后为对错而吵架。行动和目的颠倒了。

这里我想到一个学员,他们在家里吵架的方式。真吵架。不过很有仪式感。

妻子发现气愤不对了,好,要吵架了对吧。

好,回房间,彼此换好正装。然后回来,做好,拿出笔和纸,列出今天要吵的内容,12345。一条一条过。

这么做了后,吵架也就吵不起来了嘛。要吵也是围绕着事情吵,不会出圈。毕竟,穿着那衣服也展不开手脚。

所以,虽然非暴力沟通的模式简单,需要刻意训练,才能做到。

四、现在还做不到非暴力沟通,我该怎么办?——保持倾听、中立的反馈

方法技术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用心的陪伴。

而第一步就是倾听。

听到对方的事件、观点、感受、需求、价值感、意图。

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能把对方的感受接住。

当对方感受到我真的在听他说话时,那种信任的关系就产生。

这之后,就可以反馈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一些行为模式。同样,这样的反馈是中立的,不加评判的。

在《关键对话》说,沟通是两个层次:一个是事情层面,一个是沟通事情时的感受。很多人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而后者往往更绝对沟通的效果。

所以,反馈中立,不加评判,就是在注重沟通的感受。

其实,当在关系中,有一方,中立地给予对方反馈,对方下次也会知道如何中立反馈。毕竟,人都希望沟通有效,关系通畅。

所以,懂得倾听、中立反馈,可以让我们在关系中保持那份尊重。

这份尊重,不是说,我的这种行为比你高级,而是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五、关于成长的速度——万物生长,不着急

团体或者关系中,明确了目标,期待,意愿度有了,行动迟早会发生。

如果没有看到具体的行动,就去鼓励,“没关系,我知道你在酝酿。”

改变需要安全,如果对方觉察环境中有评判,就不安,会退缩回去,但只要不离开,就是在准备。

只要这个场,是流动了,慢慢也会适应起来。

如果做到了,就去看到,并夯实那种感受,询问“我看到你为自己的目标行动了。做了后有什么感受呢?”

有些人是来找问题的答案的。

给答案是在最后都试过的情况下,再给一个常规答案,引发行动的。最开始,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引发对方去思考。

可以同理于对方的在问题中的焦灼,但不要想着替对方解决问题。因为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又会出现。

面对连续的问题,答案不重要,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这部分得靠他自己。

就像健身,健身教练陪着你,为你加油鼓励,甚至挑战,但他不会替你做俯卧撑。做俯卧撑时要承受的肌肉拉扯,只有自己承受,才会让自己的肌肉强化。

六、身份对关系有影响,所以要让沟通同频和有效

我想到一则故事。

一位女王和他的丈夫参加晚宴。席间,女王高高在上忽略了丈夫感受,丈夫受气先回房间了。女王回房间的时候,没带钥匙,敲门:

“喂,开门,我是女王。”

房间里,没有动静。女王疑惑,明明丈夫在房间呀。

于是,女王再次敲门,但这次她换了一种方式:

“亲爱的,开门,我是你的妻子。”

这时,门开了。

有的时候,角色多了会让关系发生不平衡。经常发生的事,丈夫或者妻子把工作中的角色带回到家庭中,导致不愉快的事发生。

所以,一段好的关系,角色是单一的。

当然,这样做不容易,所以表达很重要。

以上,是我今日之感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