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反应迟钝的阿甘

2017-05-16  本文已影响43人  兵鉴
迟钝的力量

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还在部队从军,所以那时都是由妻子全力照顾。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时候会倍感无助。退出现役后妻与我共同承担情况就好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影响也渐渐体现出来。

一次,女儿生病需要到医院打针。我赶到医院时,孩子的针已经打上了,妻子怀里抱着女儿痛苦不堪地安慰着,她自己几乎要掉下泪来。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生活中必然会时常发生的事情就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那只会对孩子成长和家庭生活氛围产生灾难性的结果。

我到医院外面买了一本儿童画报和一瓶饮料,回来后把妻子换下来,让孩子平躺在医院的长椅上,然后给她读画报上的内容。一分钟的时间孩子的心情就转换到画报的内容上了,孩子妈妈当然也就高兴了。第二天,再来打针的时候,我告诉女儿,打针时唱自己喜欢的歌就不会感觉到痛,于是,她就唱起了《数鸭子》:门前大桥下来了一群鸭……,歌唱不到三句,医生已经把针打完了。

女儿边继续唱歌边走到侯诊室的长椅上慢慢输液。歌唱完了,就会找自己的小书让我或妻子读给她听。这种情况成为那家医院的一道风景,只要我女儿去医院,医生护士都认识并因为给她打针听歌欢快好一阵子。

不论是身体和精神健康而言,其实“皮实”一些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少许多精神和肉体方面的痛苦。

面对生活中的不快和艰难反应迟钝一些没那么恐怖

时常看到标题党在各路文章中谈读书体会的时候,称自己一年阅读300本书。这文章的点击量立马爆棚。我想,如果是我,无论如何也读不到一年300本的量。300本连环画还差不多。

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点击观看呢?就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点击的目的就是看一看为什么有人会一年阅读那么多书,并且确认一下自己的土壤里能不能容下这300本的种子。

这种情况于我而言是不真实的,不是不承认天赋秉异,而是认为天赋秉异不会在我的眼界内出现。就象我认为钱钟书可以随随便便在生产线上批量生产出来一样不靠谱。

这件事尽管让人感觉不那么真实,但阅读焦虑却袭扰了许多人。生活或者工作中引发的其它焦虑更多,更难以言尽。所以,我推荐一本渡边淳一的书——《钝感力》。

渡边淳一《钝感力》

渡边淳一是日本著名作家。他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素有“写情圣手”之称。但作者在这本书中,却抛开情感话题,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要修炼“钝感力”。

那么什么是“钝感力”呢?

所谓“钝感力”就是迟钝的能力。“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并能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以及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

书中归纳了“钝感力”的五项铁律: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这本书只有10万字,速度快的话,一个晚上就能看完。网上关于此书的评价存在争议,褒贬不一。尽管如此,这本书中关于在工作、社交、家庭以及育儿方面所提出的见解,还是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钝感力”说白了,就是一种生活智慧、处世态度和生存技巧。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复杂化、冷漠化的时代,学会降低敏感度,保持宽容、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将是化解各种人际危机、矛盾和冲突,建立和谐人生状态的重要法则。

将烦恼关在盒子外面

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得到最多公众肯定的总统之一。执政期内,美国保持8年的长期经济繁荣,并使美国高科技行业飞速发展,奠定今日美国高科技大国的地位。尽管在他的任期内丑闻不断,风波迭起,但他仍成为美国人不能忘记的优秀领航人。

许许多多的人探讨克林顿成功的基因,除了任期内经济繁荣而让美国人信服之外,更重要的是克林顿本人有着极强的抗挫折能力。克氏卸任后被传记作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人们才解开了他耐受力超强的迷底。

1946年5月18日的清晨,还不到23岁的弗吉妮亚,怀着六个月的身孕,接到了丈夫的死讯——因为车祸。那是在回家的路上,车的前轮突然发生爆胎,比尔·布莱瑟,这位28岁的年轻的退伍军人淹死在一条泥沟里。

三个月后的一天夜里,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在阿肯色州休普镇,弗吉妮亚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比尔·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

比尔·克林顿

无论从地域还是从精神上说,弗吉妮亚都是成长在一个飘荡着乡村歌曲的区域里。她结过四次婚:第一位丈夫在车祸中丧生后,她找了个虐待老婆孩子的酒鬼、赌棍;第三个丈夫是她的理发师,是个有绅士风度的人,但因股票诈骗而入狱;她的第四位丈夫是惟一可靠的人。

她的自传《随心所欲地生活》,是一本生动的、不受清规戒律约束的传记,尽可能地展现了她对于人生的热情。弗吉妮亚是一个不现实的乐观主义者,她战胜了大多数妇女两辈子也遇不到的那么多不幸:亲人的惨死,丈夫的虐待,一个儿子的锒铛入狱;但还有一样东西她最终没法战胜,那就是乳癌。

弗吉妮亚经历了这么多的挑战,却还保持着逍遥自在、不受约束的性格,除了因为她自己永远不为可能会发生的事忧虑外,她还有一套对付糟糕事情发生的办法:“在我的头脑里,我构造了一个密封的盒子。我把我愿意想到的东西放在那里面,其他的东西放在外面。盒子里面是白色的,外面是黑色的;里面是爱、友谊和乐观,外面是消极的、悲观的东西,还有对我以及我所有的东西的批评。”

弗吉妮亚把她的“密封盒子”理论传给了她的儿子,使他能把自己的生活分裂到一种让身边的人震惊的程度。在“莱温斯基丑闻”爆发后漫长的一年中,克林顿遭到众议院的弹劾和参议院的审讯,然而,他能从身体上和精神上摆脱那些针对他的责难。克林顿同母亲一样,不必考虑“任何对我及对我所有的东西的批评”;同母亲一直所做的一样,他从不表现出自己的羞辱感;他和母亲一样在心里否定不愉快的事实,会把危害自己身份的事件锁在“密封盒子”的外面。

理解了钝感力才能辨识成长的路径

儿童在幼时几乎是无限度的吸收着外面世界的养料,比如背下《三字经》、《笠翁对韵》、《儿歌一百首》等等,让父母很自然的想到线性这个概念。

线性,是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放弃这个令人不舒服的拗口概念,换另一种表达方式可以更益于让人接受,比如线性就是学一样多一样,集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这种学习往往会让人形成一个学习即是线性成长的理念。我们以为,任何事物都将以线性发展。但真实世界里,线性发展的状况极少发生,更多时候,是以数学里的对数和指数形式呈现。理解这个原则,将有助于我们自我成长。

要进步就会经历成长曲线,试想,每天跑步并做记录会发现,经过数周的痛苦训练后,会有很大的进步,再经过一段时间,进步的幅度减少了,随着技巧日益熟练,要再进步也愈来愈困难。优秀的运动员投入极大的努力,也只能再往前进步一点点,但菜鸟只要稍加练习,便有长足的进步。这就是对数式成长,也就是初始时进步很大,但接下来的进步就愈来愈困难了。

假若你建一个自媒体公众号,初期流量成长非常慢,需要你用心打造内容、排版及找到合适的受众,在使用者口耳相传下,粉丝数会快速增加、流量加速成长,这就是指数型成长模式。

指数型成长最经典的理论当数“摩尔定律”。就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样每一次更新就是一种指数级的累积,类似于数学的幂次曲线。

学前教育好比线性成长,学校教育就如对数式成长,工作以后便进入指数级成长阶段

学前时期,幼儿如一张白纸,可以书写最新最美的图画。学一样多一样,没有什么边界可言。更没有判断其成长变化的标准,所以,幼儿的成长往往给家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快乐。

进入学校学习阶段,要求在单位时间段内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点,刚开始是高成长阶段,学生们掌握知识点的量级没有大的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难点渐渐出现,考试标准又是统一的,开始出现个别知识点掌握不清不细的情况,然后知识点形成断层,进入低成长阶段,如果没有适时打破旧的学习习惯,努力让自己脱离既有的舒适圈,成绩万难进步。

工作以后,正式进入指数型发展阶段。要把以往的线性发展时期、对数发展时期的收获与现实工作和个人性格成长必须具备的耐受力紧密结合,完成落地生根的重要一步。

这一步指数型成长,起始阶段会很慢,很熬人。大多数人在此阶段仍然认为这是线性发展阶段,把读书和工作,以及个人性格培养完全割裂开来,所以形成现实生活中每一层面都是线性成长,努力看不到回报,即使当时走的路是正确的,选择放弃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指数型成长一定是工作、生活、学习、个人性格诸多方面的合力形成的。仅靠一个层面和单一方向的努力不会进化到指数型成长阶段。

《阿甘正传》

阿甘是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人物,因为性格呆滞而备受嘲笑。但是,生活中那个备受人嘲笑的阿甘,在影片中因为自身的钝感力最终却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橄榄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人生高点。阿甘因为指数型成长的经典故事而走进了全世界人的心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