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单口大王——刘宝瑞”,我心中的乐与痛
刘宝瑞,被誉为“单口大王”,我最喜欢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小时候,中央台有一档叫《快乐驿站》的节目。偶然播到这个节目,就是刘宝瑞先生的《斗法》,虽然是以动画的形式,那却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相声,虽然还小,孙德龙的小聪明小算盘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虽然现在不是很喜欢郭德纲,但是还是要承认的确是郭德纲重新让相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也是通过郭德纲,我才真正的去接触相声,去了解相声这个传统的艺术形式。曾经喜欢过郭德纲,但是长大后,我开始厌恶他的表演形式,相对于较为低俗的方式和一些歪理虽然能制造出包袱笑料,但始终不是我印象中的相声。我印象中一直有一个与老道、皇帝斗智斗勇的市井小民,这可能才是真正的相声。
感谢网络的便利,我开始搜索刘宝瑞先生,开始听他的相声,百听不厌就是我当时的状态。每晚都要听着刘先生的声音入睡。刘先生的单口相声都听了一遍,从最开始的哈哈大笑变成会心一笑。最开始只是傻傻的去听,没有想过太多的东西。
刘先生在《学徒》里面讲过,当初在学徒时他的师傅也就是张寿臣老先生是不愿因收的,因为刘先生是典型的公鸭嗓。张寿臣先生认为他先天条件不好,说相声没有出路。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公鸭嗓唱的话非常不好听,细心的听众也能听出来,刘先生很少在相声中有大段的唱词。很明显对比的就是侯宝林侯先生,侯先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与戏剧曲艺有关,经常在表演中学唱京剧地方戏还有各种曲艺。但是张老先生万万想不到,刘先生的嗓音却成为了他最大的特点。每次听到这典型的嗓音,就知道是刘先生的相声了。
刘宝瑞先生被誉为“单口大王”,在我看来这个称号是无人能够撼动的。在《谢学士》和《斗法》中功力表现更是淋漓尽致。《谢学士》中解缙、曹安、丞相三人各有各的性格,但是刘先生通过语音和语气的转变中将三个人的特点表现的活灵活现。解缙的“坏”、曹安的“蠢”、丞相的“气”一口气说下来听众却能分的清清楚楚。最有争议的部分就是《谢学士》中曹安第一次从豆腐坊回去向丞相禀告时重复讲了一遍发生的事,有些人认为是拖沓啰嗦,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曹安之前说过要“有辙填印”,这样才能抖出丞相的包袱同时也为后面铺垫。我看到有人说行话叫“有来道去”,大概和我的意思相近吧。
提到刘宝瑞先生,就不得不提到相声界的一个大遗憾《官场斗》,官场斗不仅仅对我个人来讲,也是无数热爱相声的朋友心中的一大憾事,刘先生的结局我们大都了解,只是不愿意提及,想想真的有些泪目。网易云音乐的《官场斗》下面的评论也都让人不忍。我不想再提及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因为我怕我又一次落泪。虽然我认为《官场斗》不是刘先生最好的录音,但是由于其三段不全,是无数人心中的痛。传言全本《官场斗》在一个马来西亚富商手中却不愿外传。我希望这是真的,这样的话这段录音肯定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刻,时代不允许真正的经典埋没。但我现在愈发觉得这只是一种传言,安慰我们这些热爱相声的朋友,有一个美丽的念想。也去听过刘先生徒弟殷文硕的《官场斗》,虽具其形,并独居特色,但由于刘先生在先,甚觉无味。我去百度过《官场斗》的文稿,想象着刘先生的嗓音语气,竟也不自觉的哈哈大笑,笑完却也暗自伤心。愿我用我一辈子听过的所有相声换刘先生《官场斗》全本,此生无憾。
借用我看到的一段评论:嬉笑怒骂介成曲,古今中外尽为戏。那个时代的相声大师,信口拈来的一句话都让人由衷的发小,方言俏皮、戏曲精辟。并不是我们时代的表演者不好,只是多了一份时代节奏的无奈,少了一份艺术雕琢的味道。
刘先生的单口对口细细听来都是对时代背景的反应与讽刺。刘先生比较传奇的一点就是刘先生不会写字,会认字但不会写字。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也吓了一跳,觉得难以置信。一直都是由妻子赵月华代笔。赵月华女士与女儿还有刘先生徒弟王文林上过一期电视节目,里面讲述了刘先生的一些事情,我记得不清了,只是越看越难过。
刘先生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做出的贡献难以估量,更是和侯宝林先生、郭全宝先生、郭启儒先生打破传统,一同培养出马季这位相声大师。马季先生也谈过自己对刘先生的怀念与感谢。
最后放一个我看到的插曲吧,虽然我并不知道是否真实。
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先生临终前两个小时还在接受批斗。主持批斗的人问:你知道王光美是什么人?刘:王光美是美蒋特务。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刘:我是从一封信上看到的。闻声大喜,忙追问:是封什么样的信?刘:是《人民日报》给全国人民的公开信……这是先生一生抖响的最后一个包袱。
纪念我心中的相声大师:“单口大王——刘宝瑞”
无戒日更挑战营第四天。
开心,难过,无奈,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