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生机还是危机?

2017-11-03  本文已影响370人  d7e995347766
11月22日北京告诉你答案 

无疑,这一篇文章更新于头条号,根本过不了审核这一关,不管是机器人审核还是人工操作一番。希望机器人或审稿编辑打我脸,多半没得这个机会。理由恐怕只有一条。

我把原因归结为“文章写得不好” 

因为,目前写的文字确实不够有深度,而我仍在探寻写一些实事求是的文章,尽量避免鸡汤文、吹嘘文、标题党。2015年靠写一点感情鸡汤文被一些大号转载沾沾自喜过,今日头条的运营者还跑到微信公众号邀请过自己入驻今日头条,还一口拒绝。

后来极度厌恶“鸡汤文”,而想写有点深度的文章,却苦于无法入门。阅读量和推荐量不高也纯属正常,给部分今日头条刷到我文章的伴友们道歉,打搅到你们了。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灵机一动”,其实愚蠢之极。故意写了这样一篇被网友称之为连小学生作文都不如的文章,却是自开通头条号两三个月以来被推荐最多,阅读量最高的一次。


读者终于说了实话

这种故意找骂的文章在今日头条比比皆是,而且阅读量和评论都最高,被人骂就会有话题,就会带来推荐量和阅读量,标题吸眼球也是为了机器人尽快过审。在今日头条最红的草根,竟然是靠发一些“插边球裸照”成为头条最红草根,不可思议,被网友们亲切地冠以“色厨”。

宅男太多了,“色厨”为你端上一盘“五色餐”,不过他最近走上正道

一个看上去潜力无限的平台,最可怕的不是它赚不到钱,知名度不够,而是处在深重的危机里还沾沾自喜。今日头条一直走在骂声喧嚣的路上,却没有自我毁掉,这真的太奇葩了,看来大家都太无聊了,每天躺在恶趣味的怀抱里舍不得起身,拿着个手机当个无名雷锋,为劣质内容贡献流量。一个快手,一个今日头条,连知乎都沦陷了,听说最近微信订阅号也想拥抱信息流,大家一起沉沦在信息流的海洋里吧

想不到走过这五年,今日头条的低俗声浪仍在蔓延。想一想,,只要“低俗”和“无知”总有一个走在路上,这篇文肯定不是最后一篇提出批评的。

我不是为了黑而黑,也不是抱怨,更不是嫉妒,而是希望今日头条活久一点,毕竟作为写字爱好者,既能有点收入,又能释放自己的写作欲望。

边写边思考中,就在想,你个屁大点毫无存在感的写字者,与其操心他们怎么发展,不如多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作罢。

可是,总忍不住“刀子嘴豆腐心”,唠叨几句。反正,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一开,赞誉和批评声将会如期而至,既然今日头条越批评越火,不妨再加点柴,使劲尽情燃烧吧!

即使我作为一个不入流写字者,我现在在手机里把今日头条拉入了“可有可无黑名单”。所谓可有可无,是我允许你占据我手机内存,却并不想花太多时间耗在上面,纯粹回避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几个手机应用目前占据了主流,偶尔打开是不想和这个时代一些关键的信息脱节,偶尔也看看这个时代里,网友们的众生相。

比如,“网易新闻”就是一帮动不动就骂骂咧咧跟帖,“凤凰网”就是一帮乐于感动派,“脉脉”就是晒在大公司有内部爆料,喜马拉雅偶然听听高晓松和相声,乐呵乐呵,即使你读遍了“知乎”和“得到”上的所有文章,你还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该吃吃该喝喝之余,陡生了焦虑感,社交媒体多到心烦,总是害怕自己跟不上这个世界,躺着看别人分享知识和见解,舒服吗?

还有各种购物APP,音乐软件等等。


可是,有几个应用快要悄悄取代“黑名单”里的你们了,眼尖的伴友们看到手机顶端“左边”那个黄色的“J”字母没有?

那是即刻APP,唯一在手机里允许它主动推送的手机应用,在里面关注了大概如下几个主题栏目。

值得一看的长文章——微信新动向——今天微博都在热议什么——最近朋友圈什么比较火——一觉醒来世界发生了什么

除此之外,给品牌和产品取名时,字典和词典经常用到;想不到句子时,有句子迷;FT中文网是严肃财经杂志;虎扑是真实NBA消息来源,红板报精粹公众号文章推荐,好奇心日报的网友们最有趣,话题很小清新。

靠流量野蛮生长,撑起一个手机应用的时代结束了。流量和内容同质化已经不可容忍,所有的内容,在微信上都看得到,微信去中心化却成了内容创作的中心,其他APP仅仅只是流量分发渠道。

社会阶层分化,读者阶层分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微信订阅号果真拥抱信息流,将是叹息声一片。

一个朋友聊天时无所谓的告知:“我等着订阅号变成信息流,然后取关,因为关注了1000个公众号,主动取关手太累”

从眼下即刻,红板报两个APP应用走精粹推荐路线来看,万物互联时代近在眼前。


可是,创作者跟不上机器和平台的发展了。一本经典著作和一款手机APP,哪一个带来的价值更大?

前者是认知和思维,后者是方便和生活。如果是一本鸡汤文书籍,能在手机上看为啥还要买书,可是换成一本名著呢?

比如美国梭罗的《瓦尔登湖》。

越是依赖机器,人越显得笨拙,懒惰,害怕劳动。

如果你感到被手机APP绑架,创作者得屈从于机器算法,写一篇信息流软文纷纷干不过一个机器人,那就得创作出机器人无法触及到的深度作品。

又有多少人能快速掌握这门靠积累甚至还得有些天赋的创作手艺呢?

迎合机器人算法的狂欢是不持久的,身边太多朋友正在加速卸载今日头条,卸载完后还不忘补刀骂一声:

“超级恶心的APP”

用户正在逃离期,而被骂对象却是不得不臣服于机器算法的创作者。

刷今日头条上的内容固然容易上瘾,但陡然增添的虚无正在毁掉一个人的判断力,假新闻、标题党、吹嘘文流串,用户沉迷其中久了,哪一天突然醒悟,不知不觉已患上“虚无病”,彻底沦为机器的俘虏,失去动力。

离11月22日今日头条“生机”大会还有将近20天时间,鼓励创作者不只是靠赏金和补贴这么简单,怎么合理利用机器人算法,优质内容怎么持续产出才是未来。

但愿今日头条这次创作者大会,再次生机勃勃,而不是危机四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