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笔记

2019018《枢纽》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68人  海云彼乐
  感触: 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看懂过去,才能“预见”未来。
拍摄:海云彼乐

读书笔记:

1.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就是未来学

2.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在哪里呢?

一是中国是一个轴心文明的载体,一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

3.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所在。

4.苟利天下,成功不必在我,但能得志行于中国,虽夷狄亦可为圣人。

5.中国需要的是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他必须是民族的,又是普世的,才能撑起一个古老帝国进行现代转型所必须的精神容量。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


6.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轴心文明的负载者,天热地必须成为世界历史民族。所谓世界历史民族,不在于对世界的征服或控制,而在于该民族能够通过自身的精神运动而把握世界历史的命运,从而引领人类精神的普遍自觉。

7.中国正在以其超级体量,重新定义其所加入的世界秩序。但中国的崛起更多还是一种物质层面的崛起,有待精神自觉的展开,最终使中国对世界秩序的冲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建设性效应

8.因此,历史内在地要求着中国的崛起进入一种精神自觉,主动担当起推动世界秩序再均衡乃至重构的使命。

9.也正因为这种未知性,才打开了人类未来的无尽可能性。中华民族如何成为世界历史民族,将在这个开放的可能性中自我实践,自我证成。

10整部人类历史,归根结底是人性的运动史,其中的高尚与卑下,皆是人性的呈现而已。奇妙的是,人性的高尚,带来的结果不必然是善;人性的卑下,带来的结果不必然是恶。这部人性的运动史,其方向是锁定的,即自由的普遍实现,不在于理念价值意义上,而在于人类的自我意识的普遍实现上。


(社会学篇: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

11.正是通过信仰,不同的人有了共同的信念基础,便能够超越生物本能,形成超出自然血缘群体的认同。人们于是会将拥有同样信仰的人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视同自己的成功,从而愿意进行合作,并相信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某种回报 。

12.人类历史的演化进程,相当程度上就是制度/组织形式的演化历程。


(地理与历史)

13.以特定的人际关系结构为依托的轴心文明,基于特定地理而形成的中原地区人口与财富的超大规模性,是中国一系列历史独特性的两大根本前提。

14.从根本上来说,政治意识需要的是一种主动构建秩序的精神动力,以此为前提,依据抽象原则建立起普遍的行为规则,亦即立法,并以暴力机制确保法律会获得普遍遵守,从而形成超越于熟人群体之上的一般秩序。

15.对中国历史作为一个体系史的研究,首先需要对不同地理区域的诸运行逻辑加以分析,这是有效理解中国历史的前提。

16.儒家伦理的载体不是个体心灵的皈依,而是一种表达着伦理意涵的人际关系结构。

17.在古代,所谓的汉人并不是基于血统而定义的,历次的民族大迁徙,导致中原人或多或少会有北族混血,更何况在西周时还视作蛮夷之人的楚人,越人等,进入帝国时代之后就作为汉人的一部分了,血统上根本无法追溯;汉人是用文化来定义的,具体来说就是以农耕生活为载体的儒家文化。

(第一轮历史大循环:封建社会)

18.但革命史只是故事的一半,革命本身接下来也要自我超越,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继续向前迈进。而精神的重构与自我的超越,很可能是这一轮历史大循环的引领性力量。

19.孔子将秩序的根本确认为“仁”,认为其路径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不再是慑于传统的盲目顺随,而是充满担当的主动抉择。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大勇之举,需浩然之气激荡于胸,方可凛然直面,“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一种充满英雄气概的理想主义,通过复古,实现开新,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它要继天立极,为世界定下规范,以天下为一家,而不囿于一族一姓,不惶惶于流俗之讥,不汲汲于功利之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0.在轴心文明时代,中国的史学也开始勃兴。古典史学从来不是简单记录史事,其根本用意在于对史事的评论,通过这种评论勾勒出一种意义的框架,将具体的史事安顿在一种整体的正当秩序当中,将思想通过历史表达出来。


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

21.集权性的军事-财政制度是帝国治理的核心要素

22.乱世是比拼个人能力而非比拼家世的时代

(第三轮历史大循环:古代平民社会)

23.正是在这样一种自由的环境中,精神的反思才能逐渐触及自我的本质,确立起精神本身的自由性

24.王安石变法时豪言“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25.执意北伐的岳飞,其岳家军已近于私属军队,其兵权是必须被剥除的。对帝国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岳飞的意图,而是其实力;不能任何军事集团坐大,这是平民社会的帝国的一个基本生存逻辑,与从两晋到大唐的豪族帝国是根本不同的 。岳飞并不必然要被处死,可大金议和的条件之一就是斩首岳飞。于是,对朝廷来说已丧失价值的岳飞最终命丧风波亭。


(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帝国余晖)

26.中国问题,只有在世界框架下才能有解。而这样一个解的出现,正因为中国超大规模体量,使得它在加入世界市场之后,得以有机会反过来重新定义世界市场--无论在积极还是消极的意义上--并因此进一步改变着世界市场中其他国家所面对的外部约束条件。

27.它无论是强还是弱,都能够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成为国际政治当中的一个自变量,中国问题因此天热地构成世界问题的一部分。倘若不具有普遍主义视野,不通过世界来认知自身,它根本就无法认知自身 。

28.中国的自我拯救,中国的现代转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只能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历史性地完成。


(进行中的第四轮历史大循环:现代平民社会)

29.何谓本民族的“长远利益”?这只有在与世界的互动过程当中才能被逐渐地发现出来,因为任何民族的发展都是以世界为条件的,脱离开世界则民族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对于民族长远利益的理解,就意味着对于世界大势的理解。这不是精神封闭的狭隘民族主义所能够做到的,相反,这种狭隘是以拒绝对世界的理解为前提的,它必将在最深刻的意义上损害民族的长远利益。

30.所谓的政治成熟,需要这个民族的精英阶层拥有宏阔而又长远的眼光,对于历史,世界,人性,有着一种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这也是对于世界历史民族提出的一种必须要求。

31.中国必须实现一种精神层面的解放,去除精神层面的扭曲,也去除精神层面的狭隘,再次打开中国历史所内在需求的“普世民族主义”这样一种视界。

32.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将通过自我超越而自我实现,获得真正的历史地位 。


(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失衡)

33.中国经济的崛起引起了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深刻变迁;伴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些变迁更在全球秩序当中带来一系列失衡,诸失衡结合于“文明的冲突”,进一步对既有的全球治理秩序形成挑战。

34.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以一种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方式实现了崛起,经常被人称作中国奇迹。这个奇迹般的发展,终于让中国在物质层面拥有了世界普遍性,使得中国的世界历史意义有可能超出抽象的观念运动,而获得一种现实的物质基础

35.未来世界的经济转型与发展,必定依托于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时代大潮,能够存活的传统产业一定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被重构过的,否则将难以获得行业本身的效率,以及进入市场的渠道。互联网压缩掉了时间与空间,使得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正以极深刻的方式,重构各种产业的逻辑,重新定义着成本,重新定义着竞争力;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遏抑,人们只能顺势而为,而不可能在实质上扭转趋势。各种传统产业在这个时代都获得了新的“形式因”,那就是互联网。

36.简单地说,让经济回归经济,社会回归社会,政治回归政治,法律回归法律,中国社会自会内生性地涌现出各种可能性,带给我们各种想象力。与此同时便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崛起深刻地改变了经济秩序,而被改变的世界经济秩序,作为外部约束条件,也约束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改革方向;中国在这里面有着巨大的机会,也必须有意识地担负起巨大的责任 ”


(世界历史民族的精神自觉)

37.所谓的世界历史民族,不在于它可以统治其他民族,而在于它作为世界秩序的自变量,有能力理解到自身与世界的内在一致性,能在自我意识的展开中把握世界历史的命运,从而引领人类的普遍自觉。这种命运与自觉,就是自由的普遍实现与展开。

38.实力与理想是互为倚靠的两个因素。没有实力作为支撑,理想只能是空想;没有理想作为引导,实力将会蜕变为暴力。理想赋予实力以方向,是一种能动性要素;实力使得理想发展为现实,是理想的约束性要素。此外,还需要制度作为实力与理想的中介性要素。制度可将理想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以实力为依托使其获得实行;同时,适当的制度,还能使理想所面临的物质约束性边界在政策制定中获得反映,弥合理想所需实力与现实所拥实力之间的差距。

39.何谓中国?

从全球格局来看,中国是世界秩序当中的海陆枢纽,从国家格局来看,中国内在地是个体系;中国正是其内在的体系性,而成就了其外在的海陆枢纽地位。

40.可以说,此时的中国需要的是一场“精神解放运动”,所谓的精神解放,是指根本上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任何信息,都只有在特定的认知框架下才会呈现出其意义,没有脱离开认知框架存在的赤裸信息;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认知框架下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41.今天,实现了经济崛起的中国,已经在用自己的力量深刻影响着世界法权。虽然从长线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但从中短线看,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将在深刻的意义上,,决定世界如何向前演化。

42.归根结底,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历史民族,决定了,世界的自由将以中国的自由为前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