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三下乡 青春筑梦行广西师范大学

重峦叠嶂社岭行,血脉相承家风名

2017-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佳风范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历时一周的“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村家风”调查研究结束了,在本次进入社岭村的调研活动中,我们团队各个成员都受益良多。发现了许多平时看不到的问题,暴露出了各种薄弱的环节。

就生活方面而言,我自己由于出发匆忙,准备不充分,忘记了带被褥和席子之类的生活用品,以致吃了不少苦头。由于住宿的李向群希望小学周边就是山林和农田,进入宿舍的昆虫很多,单用蚊香无法驱赶所有的虫子。其数量之多之密集,令人不由得起一身鸡皮疙瘩。而山中昼夜温差较大,那里夜晚的寒冷是我始料未及的,在百般懊恼之中我最终迫不得已睡在了办公室,难以获得足够的休息恢复疲劳,效率低下。在工作方面也发现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足,在问卷设计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问题提出,拖慢了团队的工作进度很是过意不去。索性我有一群优秀的队友,她们并没有计较我的过失,而是施以援手,帮助我一起解决了困境。

社岭村民风淳朴,在实地采访的时候深切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其中瑶族村民在这一点上更加明显。自基层老党员、村干部到当地村民对“家风家训”的调查都很配合,知无不言,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自祖辈流传下来的价值标准和道德风尚。在当地党员干部的家庭调查中,老党员都一致表示,他们不要求孩子们能飞黄腾达或扬名立万,但是总是会教育孩子要学好,追求上进,在校学习则认真读书,外出工作则要敬业负责,以身作则,体现出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思想认知。

当地交通不便,很多地方的道路都是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一点一点开辟出的小路,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暴雨更是多处垮塌,碎石和树木断枝,使得车辆根本无法进出,路况极为险恶。我们在那几天里结结实实的体会了一把崎岖山路的折磨,不由得感叹当地村民在这样恶劣条件下依旧勤恳劳作、谋求幸福生活的乐观精神。

村中日常联络交通的山路,陈老师和村主任带领我们体验他们日常所走的崎岖道路

在采访中,无论是瑶族还是汉族的村民,基本上都表示家中是秉持着男女平等的观念。当地结婚并不讲究“嫁”“娶”,婚后夫妇俩男女双方的两处家中任意居住,想住在哪里便住在哪里,并没有别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或是“入赘”的说法。唯有在坐月子时,对有些忌讳:生产妇女在男方家住30天,在娘家住10天。在此期间的妇女会被称为“空肚婆”,不能去别人家,主人不喜欢,认为不吉利。而在老人过寿时,他们会在厅堂上贴“寿”字,并摆开酒席、送给过寿老人礼物(如后贴“寿”字的镜子等),有着优良的孝敬长辈的观念。

一般居民家中的天地国亲师

尽管当地的生活条件较差,但是村民们仍旧教育自己的孩子积极向上,其中一户人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接受采访的那位阿姨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原本她在闲暇时间也是参与村中打牌娱乐的一员,但是她的女儿一次放学回来委屈地说:“妈妈,我怎么每次放学回来都看到你在打牌?这样子我怎么拿你作榜样?”在此之后,她便果断的戒了这一不良习惯,不再参与,而且每当女儿做完作业,她都会悉心检查:“她也大了,学的课本我也看不动了,但是不管看不看得懂我都得看,至少要看看做完了没有,这也是对她的负责。”

瑶族奶奶与队员们的合影 长期的操劳与艰苦生活,勤恳的村民脸上手上刻满了沧桑的痕迹

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好榜样,建立优良家风。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实现村子的脱贫致富,必须要加强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扶持,给孩子们灌输正确思想,减少不良家风的影响。年青一代受到良好教育,有了知识打底,才有希望使村子脱离贫困,走向小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