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答疑 | 如何高效的利用手机,在海量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
问:如何高效的利用手机在海量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知道题主说的“手机阅读”,是指在社交软件、学习和新闻类APP上面的阅读、还是kindle、多看阅读这样的读书类APP?
我们先设定为前者吧!毕竟,kindle属于“读书”的范畴了,在此不做讨论。
我觉得,这个问题包含了三个假设:
首先,题主假设通过海量阅读,可以构建知识体系;
其次,假设通过手机也能进行“海量阅读”;
最后,假设通过手机阅读、达到一定数量级后、可以构建知识体系。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聊聊“什么是知识体系”吧!
我的理解是:知识体系是一个人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构成,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以及能够随时容纳新知识的结构体系。
简单来说,知识体系包含三大要素: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够灵活运用、且能够自由扩展。
理解了什么是“知识体系”,我们来聊聊开篇的问题:如何高效的利用手机在海量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不推荐通过手机阅读的方式来学习。
构建知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转化、积累和输出的过程,而“手机阅读”仅仅做到了“阅读”这个步骤,还不能称之为“学习”。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比较庞大的知识结构,但由于这个过程缺少了转化和输出,所以这样的结构是不完整的、机械的、未经消化和思考的。
此外,“知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来验证、试错,以及不断吸收新知识、进行拓展。
我认为,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至少有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专注一个领域、深度且系统的学习,以及将知识进行结构化管理。
为什么我不推荐手机阅读?
因为,手机阅读的特点,恰恰是跟这三个方面对立的:阅读内容广泛但不精专、文章篇幅短小易于理解但缺乏深度、适合碎片化阅读但难以形成结构体系。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手机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三个特点;但这又恰好是和“构建知识体系”需要的条件相违背。
此外,手机阅读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造谣。
有可能你读了一篇很解气的“深度文章”,转头就看见有人辟谣说“这篇文章是假的”。
那么,手机阅读是不是就没有一点儿好处呢?
当然不是。
手机阅读非常符合现代人的习惯,通过它,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讯、信息。
比如,我当初入行新媒体运营的时候,市场上都很难找到一本比较系统的“新媒体运营教材”,所以我和很多伙伴都是通过手机阅读、一点点了解这个领域的。
另外,读书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对于作者的观点,读者只能接收,无法评论、也很难跟作者直接交流;而手机阅读就打破了这样的壁垒,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跟作者、跟这个领域的专家、以及跟其他读者一起沟通讨论。
这样做,比单纯的阅读,效果要好很多。
并且,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将自己的经验、观点分享到网上去,供其他人阅读。最著名的写作/阅读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知乎、简书等。
随着手机阅读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后来逐渐产生了付费阅读,出现了像得到APP、喜马拉雅FM、荔枝微课、分答(在行一点)、饭团……这样的知识付费平台。
因此,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
单从“知识量”这个层面来看,这些平台的内容更新、迭代速度,让传统的出版行业简直望尘莫及。
所以,尽管手机阅读有着各种条件制约、知识深度过于浅显、过于碎片化,但它终究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家的学习需求。
比如,我们总不能苛求那些上班族每天抽两三个小时时间、抱着一本厚厚的《曼昆经济学原理》来啃吧?
我觉得,他们倒是可以趁早上挤地铁的碎片时间、听听《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更为实际。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
我们如何通过手机、更加系统地学习?
首先,我还是推荐读书。
毕竟,阅读那些被前辈们总结、凝练的大段文字,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最佳选择。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调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在头脑里构筑知识的结构框架。
这一步,必须由我们自己实现。
手机阅读软件,我推荐kindle,能够跟实体电子书结合,体验非常好。
其次,我推荐得到APP。
里面有很多非常专业的课程,并且每节课都有文字总结、思维导图,也有同学讨论、老师答疑。
更难得的是:每套课程都有系统的课程表,建议你在学习的时候、将它打印出来,随时翻阅;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你的观点和收获。
这样,当你学完这门课的时候,你就收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了。
另外,还有几款非常值得推荐的学习类APP: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荔枝微课……
还有几个可供学习、交流的平台:知乎、悟空问答、简书、在行一点、饭团、知识星球……
以上推荐的学习平台,都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有的是自学为主、有的是交流为主。
如果你想获得更加系统的学习方式,推荐混沌大学、三节课、网易云课堂……等平台。不过,这些平台就不仅仅停留在“手机阅读”层面了,而是需要你更多时间、精力的投入。
而你的收获,也会更加超出你的预期。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