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绝对正确吗?《误杀观后感》
误杀看完想写点儿观后感。
一、理解广电的尿性,但实际上,如果这个父亲,预见到自己最后熬不过人性的谴责,他会在一开始布局的时候就把所有犯罪证据指向自己。(实际上我认为父亲是不会有自责感的,自己的女儿被强奸,这样的仇恨是杀了这个死者一万遍的心)所以,完成所有考验之后,自己去自首这样的情节,我可以原谅导演是为了考虑到主流价值观,以及一个父亲,想告诉孩子,犯罪确实是要受到惩罚的,不然,真是前后矛盾,也不符合一个推理电影谜和一个爱女儿的父亲的真实心情。
二、这个片子确实在向推理电影致敬,但是这里面好像没有提到我认为复仇得最痛快的《彷徨之刃》,这本也是东野圭吾我个人觉得和《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齐名的书,这本书和误杀在基本立论点上惊人的相似,都是讨论未成年犯罪,在这里我去找了小说里的一段原话:
“ 即使杀了凶手,即使把他碎尸万段,女儿被夺走的恨还是一点都没有消除,悲伤也没有得到抚慰。 如果让他活下去,叫他反省,能勉强达到目的吗?这种人渣真的会反省吗?就算他反省了,长峰也不能原谅他。因为绘摩回不来了,时间无法倒流。⋯⋯ 他明白即使报了仇,还是无法挽回任何事情。什么都无法解决,未来也不知该何去何从。但是,如果只因为这样就不复仇,等着他的将只是日复一日的苦闷,就和一直生活在地狱里毫无二致。心爱的人被莫名其妙地夺走后,人生就再也看不见光明了。”
个人认为,这个才是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的父母天然的心态,这也再一次推翻了去自守的可能性。在这里,就难免要提到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未成年犯罪,这其实正好也是近几年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电影里有一句话: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我觉得说得一点没错,这一点,是电影在警示这一代的家长,教会孩子善意吧。但,懦弱的善意,是毫无意义的,善良的孩子就像大女儿,不会想到对面微笑的同学会递给她一杯下了药的酒。这是人性最矛盾的时刻。没有对错,有人坚持善意,而我坚持,向恶人反击。
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施暴者,和年龄无关,和性别无关,一个天然的施暴者,和一个受害者的反击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所以在这个点上,我就好奇为什么把电影设计在泰国,查阅了一下信息,果然,在中国,如果同类事件发生,已经不需要把尸体埋掉了,一个侵犯者闯入室内企图强奸如果被反杀,在中国,这已经被定义为:正当防卫。有案件可循。不赘述。(此处为祖国爸爸鼓掌)
《彷徨之刃》里东野圭吾写到: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
有些人只有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会了解生命的尊严及意义啊。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一定要遵守的规则吗?也许答案是交通规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