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致路·库格曼》的一些笔记
在1868年7月11日于伦敦,马克思写了一封书信。今天我有幸阅读到了这封书信,并做了笔记,以便日后反驳庸俗经济学。
列宁对这封信的评价非常高,他说:
马克思在这封信里通过反驳庸俗经济学家的方式,非常清晰地说明了自己对所谓“劳动”价值论的见解。马克思把素养较差的《资本论》读者会很自然产生、因而被庸俗的“教授式的”资产阶级“科学”的代表人物百般利用的那些反对马克思价值论的意见,作了一个简单扼要而又异常透彻的分析。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他怎样说明和应当怎样说明价值规律。他以最通常的反对意见为例,说明他自己所运用的方法。他阐明了价值论这样一个(似乎是)存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同那些要求“把缺乏思想的混乱永远保持下去”的“统治阶级利益”之间的联系。
列宁给出了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的希望:
我希望,凡是开始研究马克思和阅读《资本论》的人,在钻研《资本论》最难懂的头几章的时候,能把我们上面提到的那封信反复地读一读。
那么,马克思在这封信中说了什么呢?全文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文库网站上面找到:马克思致路·库格曼
首先,马克思强调,劳动价值论本身,是一个小孩子都能知道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的表现方式可以不断变化,但是却不能被取消。
这个不幸的人看不到,即使我的书中根本没有论“价值”的一章,我对现实关系所作的分析仍然会包含对实在的价值关系的论证和说明。胡扯什么价值概念必须加以证明,只不过是由于既对所谈的东西一无所知,又对科学方法一窍不通。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小孩子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而在社会劳动的联系体现为个人劳动产品的私人交换的社会制度下,这种按比例分配劳动所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科学的任务是什么呢?是从本质出发,从规律出发,去解释现象,而不是相反。
科学的任务正是在于阐明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的。所以,如果想一开头就“说明”一切表面上和规律矛盾的现象,那就必须在科学之前把科学提供出来。李嘉图的错误恰好是,他在论价值的第一章里就把尚待阐明的一切可能的范畴都假定为已知的,以便证明它们和价值规律是等同的。
今天我们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犯着同样的错误。他们从一开始就在提出现象,解释现象,却没有更进一步分析,其背后所代表的规律。因此,西方经济学可以用数学手段去拟合各种市场行为,却没有能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样,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本质。
接着,马克思指出了现在西方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通用的套路。
庸俗经济学家根本想不到,实际的日常的交换关系和价值量是不能直接等同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合理的东西和自然必需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当庸俗经济学家不去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却傲慢地断言事物从现象上看是另外的样子的时候,他们自以为这是作出了伟大的发现。实际上,他们所断言的是他们紧紧抓住了外表,并且把它当作最终的东西。这样一来,科学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是啊,今天某些自以为是的学者攻击劳动价值论用的方法是什么呢?用的不过是商品价格与劳动不对等的现象。商品价格当然可以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去解释,即用供需关系去解释,这样解释甚至比马克思解释得更加好。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紧紧抓住了外表,并且把它当作最终的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即使在马克思那里“实际的日常的交换关系和价值量是不能直接等同的”。如果有读者真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就会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商品的价值与最终的价格不相等才是常态。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下,由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出现了平均利润率。
马克思还指出了庸俗经济学最愚蠢的一点。那就是他们把目前暂存的经济学现象当成是永恒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只有在商品经济的情况下才能幸存,因此只要把西方经济学理论当作绝对正确的,那么就意味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永恒的。
但是,在这里事情还有另外的背景。内部联系一旦被了解,相信现存制度的永恒必要性的一切理论信仰,还在现存制度实际崩溃以前就会破灭。因此,在这里统治阶级的绝对利益就是把这种缺乏思想的混乱永远保持下去。那些造谣中伤的空谈家不凭这一点,又凭什么取得报酬呢?他们除了根本不允许人们在政治经济学中进行思考以外,就拿不出任何其他的科学王牌了。
今天的读者,如果有幸对比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这里不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因为看《国富论》也可能),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这是解释现象与看见本质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