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女娃逃离老爸的奋斗史

2017-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TinaZhang

前段时间《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豆瓣9.2分的战绩让阿米尔·汗这位印度演员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他为这部影片增肥又迅速瘦身的敬业态度和逆天毅力不知要惊掉多少懒癌症晚期青年的下巴。影片中他将自己未能实现的金牌梦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打破了她们十几岁就要嫁人,一辈子围着厨房男人转的轮回宿命,摔出了两个世界冠军。看影评,有人质疑剧中的爸爸不尊重女儿的意愿,强行将自己未竟的梦想推给下一代。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有一个逼自己“摔跤”的老爸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1.

老爸高中毕业,用奶奶的话说:脑瓜子极灵,但却没学上了。那时实行大学推荐制,须得有一定职位的人推荐才可能进得了大学。无奈当时奶奶家太穷,根本没有这层关系可以助他脱离农村。但是这个文化程度在那个时代也算是有学问的人,本想仗剑天涯,无奈是兄弟姊妹中的老大,帮父母分忧,供养弟弟妹妹他根本没得选择。爷爷体弱,奶奶强势,也许连他都分不清楚,自己是被迫还是心甘情愿地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

供养完叔叔姑姑们,他替自己张罗了婚事,娶了老妈,建了个草窝,另立门户。老爸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负责在外赚钱养家,回到家中打开电视窝在沙发里翘着二郎腿等着饭菜上桌。你以为老妈会对此有意见吗?当然有,只不过老妈是个眼界窄到只有我们小小一家人的地步,更是天天把“你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把他气着了咱一家人都活不下去”这样的话当圣旨洗脑我们。于是,她的抱怨和不满只能转移到几个女儿身上。

农村奉行养儿防老,老爸要子心切,却一连生了四个闺女。心寒至极,一门心思要把三姐和我送出去。幸得奶奶强势,心疼两个孙女跟了别人会受苦,终究是保住了我们姐俩的小命(虽然多年后老爸承认在自家也没享什么福)。爸爸虽没把我丢了,却没对我有多亲昵,我也对于老爸的恻隐之心一点不领情,因为我们从小就是家中的免费劳动力,不管是家务还是恼人的农活。农村按人头分地,我家占了这方面的光,土地本来就多,农忙时节在小时候的我看来简直就是劫难。这里面,我最痛恨的,便是刚刚过去的麦忙时节。

即将收割的小麦

总有摄影师拿出各种收麦时节的照片追寻80后的集体记忆。画面中笑得一脸无害的天真孩童,喜获丰收满脸笑意的大人,各种造型精致的麦垛,是不是你也忆起了曾经的美好童年?NO!骄阳似火,汗滴如水,麦子扎着手钻进衣服里的胡糙,哪个摄影师敢说美好,我想先请他去我家帮忙收一个星期的麦子再来说这句话。

2.

我经历过老黄牛拉磨碾麦的手工时代,从打场开始就要忙碌,一次麦忙,没有二十天根本过不去。记得还未上小学,收麦时我的工作就是跟在牛车后面捡拾散落一地的麦穗。看似没技术含量,小小的我却需要撅着屁股一整天,浑身酸痛不已。我跟老妈抱怨腰疼,老妈只会怼我一句:小孩子,哪来的腰啊?我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小孩子就没有腰呢?打麦时我的工作是撑着比我还高的麦袋方便妈妈装麦子。可是,妈妈每倒一次,扬起的灰尘就要把我呛得睁不开眼、无法呼吸。于是我就没法按照老妈的要求举好袋子,每当因为我把袋子举歪导致妈妈倒进去的麦子又流出来时,免不了一顿呵斥。而做错事的我也没有辩驳的权利,只能眼泪汪汪地屏住呼吸,努力踮着脚尖撑起那“血盆大口”。

姐姐也非常讨厌拾麦穗,她又比我有力气,小小年纪便不愿陪着我干这些小活,非得抱着个大木叉往车上扔麦子。可是她又不得要领,每每要把老爸精心整理的麦车装得摇摇欲坠。老爸脾气火爆,怎能容忍?于是乎,田间地头就会响起他凶狠冷酷的训斥。妈妈见训得狠了,便劝两句,最后的结局大多是连妈妈也要被牵连进来挨训。可妈妈也受不得委屈,两人便吵起来。燥热沉闷的地头一下子就成了千年冰窖,每个人都埋头干自己的活,谁也不理。

黄牛是当时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走过了收麦,还要靠它犁地耩秋庄稼。某年收麦时,家里一头分娩的母牛难产死掉了,只留下小牛还是个秃尾巴。老家人认为秃尾巴的牛掌握不了方向,干不了活,等于废了。家里一下子损失几千大洋,爸妈仿佛家里遭了劫,不吃不喝不说话了好几天。那时的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哪里做错了引来老爸致命的咆哮。想起那段压抑得无以复加的日子,现在还是觉得瘆人。

后来有了手扶机器,黄牛歇了,天天都是机器拉着大石磨碾麦的场景。除了拾麦穗,我又多了一项工作。机器跑得快容易把磨带起来,无法将石磨的力量充分作用在麦子上面,就必须有人站在磨上。而打麦,必得选个日头最毒的中午时分效果最好。于是,我们几个就需轮流陪着老爸在最热的时候一遍遍转圈圈。所以,你以为的好玩在当时的我们眼里根本就是炼狱。

3.

再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把我们送进学堂,什么也没说,没告诉我们上学校干什么,我只庆幸终于不用天天下地干活了。可是,那时的我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学校老师多是周围村子的人,家中也都种的有地,麦忙时节,学校竟然集体放三天假,美名其曰让我们回家帮忙收麦。当时,真心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脱离收麦的魔掌了。

此时的农村,已经有了脱粒机。手工割麦扎成捆用脱粒机脱麦,再也不用被老爸揪着转圈圈了。可人还是要围着机器转,所有人站在脱粒机的四周,一站就是一整天。太阳太毒,你渴望有点风,风来了却会把扎人的麦茬到处吹,吹到你的头发上,衣服里,耳朵中。尤其是全身大汗,麦茬就粘在身上下不来,你也没有空闲去管它扎不扎人。一天里,我们就在机器轰鸣中麻木了所有神经,听不到别人说话、感觉不到饥肠辘辘,也顾不得擦满脸污迹的汗滴,一遍遍重复着手头上的活。待到天已黑的实在看不到人影,老爸才发号施令打道回家。此时的每个人早已成了满头草叶、浑身土灰的黑人。最痛苦的还不在此,而是脚面上早已被麦茬扎得瘙痒不已,一挠又会起一层又红又痒的疙瘩,再挠必定溃烂红肿,可依旧无法解除瘙痒之痛。

是魔掌也是永远惦念的家的方向

因此,我痛恨极了麦忙时节。每次都想方设法不让自己下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承包了家中所有人的脏衣服以及三餐,这样我便可以在家多待会儿。那时,我个头刚超过我家灶台,水烧开时需要端起蒸着馒头的锅盖下饭,胳膊势必要经过锅的上方。妈妈没告诉我水蒸气会烫伤人,半条胳膊就实实在在地被水蒸气包裹了,钻心的剧痛让我把一锅的馒头撒了满地。望着沾了灰尘的馒头和胳膊上血淋淋的大水泡,我甚至都忘了哭出声来。恰巧回来拿东西的爸爸听到了我的惨叫,连忙把我按在了压水井旁,凉水的冲刷多少减轻了一些疼痛,爸爸又带我去诊所,被医生臭骂了一顿,说凉水会减缓伤口的愈合。老爸见我没了哭声,心里念着农活,留下一句:包扎完了回家做饭,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望着老爸绝尘而去的身影,我的眼泪又唰地止不住了。我大概是个太不长记性的孩子,小学那几年做饭的日子里,记不清被腾起的水蒸气烫伤过多少回。但它从来不是可以不干活的理由。

麦子收完并非麦忙时节的结束,因为还有一茬秋庄稼。棉花、西瓜这些已经种上,紧接着暑假来了,是我们的乐园,却是老爸的苦难。因为暑假一过又到了交学费的时间。爸爸需要攒够我们三个同时上学的娃娃的学费,就想着要卖掉刚收的麦子。于是,老爸会将麦子一袋袋扛到车上,再拉到街上一袋袋扛下去称重卖掉。卖的当天不会给钱,只记个重量过几天再取钱。老爸回家之后便会根据重量和单价自己口算卖了多少钱。每次去完集上,爸爸也会坐在屋里一样样称他买的东西是否足秤,每样花了多少钱。那时候穷,他不舍得买个笔记本,就自己小声嘟囔着口算。我坐在旁边看着老爸,也在心中跟着他一起计算。久而久之,我竟在不知不觉间get到了这项技能,心算能力比别人快很多,做数学题也要快一些。别人都羡慕我计算能力强,我却一点不喜欢这个特长。因为,在get这项技能时,我看到的只有老爸对钱的节省和精细,这背后,是爸爸养活一家老小的辛酸和沉重。

4.

学习上我属于典型的开窍晚,一年级听课迷迷糊糊,很努力地才考了个中等水平。好歹没垫底,老爸没说什么。后面慢慢开窍,成绩越来越好,到三年级时就稳居班级第一再也没下去过。老爸对我似乎还是没什么兴趣。他眼里只有农活,一放周末就叫我们早早起床下地。若拿写作业当理由不去地里,只有一句冷冰冰的:回来再写。他从来没唠叨过我学习的事,只有老妈每每见我成绩不错,会说两句:闺女,好好学习。你爸没机会上大学,你可得替他完成这个心愿呀。我心里很郁闷:我上学干嘛要替老爸完成心愿?那是他的,又不是我的。你生女儿就是这个目的吗?而且从小我就知道爸妈想要儿子,为了这个,甚至要把我送人,以至于我从小不敢走亲戚,生怕去了哪家亲戚就再也回不来了。这么不重视我,还让我替你完成心愿,我不愿意。而且干嘛要上大学呢?上了大学后我要干嘛呢?这些从来没人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上了高中老爸就不让我下地了,我才悟出一点:哦,上学可以不下地,也就可以脱离老爸的训斥了。我就抱着:我再也不要回地里干活的这个心念逼自己一口气读完了高中。现在想想,我如此偏执的想法竟然支撑我走过了12年,还没有发疯,我的自控力不是一般的强悍呀。

正是抱着这个信念,我告诉自己,我不要在地里干活,我只能读书读出去。不知道谁给我灌输的理念:必须跑在所有人的前头,你才有可能走出农村。于是,我拼了命地学习,努力让自己的成绩优秀更优秀。以至于成绩有波动我就会寝食难安,生怕自己会被别人赶超。所以,我特别容易焦虑,也特别容易嫉妒,会不自觉地跟别人比。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不正常,担忧害怕,猜疑比较,跟别人交朋友也非得比个你高我低。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都是在那个极度恐怖的农忙童年留给我的阴影。你说农村好,却不愿意待在那里超过一周。而我这种极度偏激的心理状态甚至影响到我现在。哪怕没了学习,不用比成绩,我也非得比别人生活的好,业绩比别人好,工资比别人高。每每好朋友取得什么成绩,我在替她开心的同时,心里却总会有一丝嫉妒,为什么我没她好?一个不曾经历过我的生活的人根本无法体会我对自己这种龌龊心理的拒绝和厌恶。可是,我无法摆脱,我从小的思维惯式即是如此。

后来的后来,我终于实现了当年的宏愿,不用在地里干活,离家几千公里,爸爸也老了。现在想想,爸爸什么也没说,只会让我们干活,从未有意识地告诉我们上学是为了什么。这一点他不如阿米尔汗爸爸。如果不是我当年顿悟的早,也许早就跟姐姐们一样嫁作人妇,过着我不愿意的日子。这点来看,我是该恨爸爸的。姐姐们都没有上大学,他们也想逃离家的辛苦,于是她们选择早早外出打工,离开土地的捆绑。只有我和弟弟坚持了下来。读完了大学,干着一份虽不富裕却足够远离风吹日晒的工作。我才发现,爸爸其实从小就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了。

他拉我们在地里狠狠吃苦,希望我们能在这苦中品出学习的好处来。作为一个农村娃,爸爸想不出除了上学他还能给我们指什么出路。于是,老爸会在地里忙得焦头烂额时丢下机器送迟到哭泣的我去学校,他会号召全村人一起轮流接送上初中住宿一周的我们,只为不让我们被泥泞的道路摔倒或者骑自行车发生什么意外。他会在姐姐辍学时一个人坐在屋里喝闷酒,也会被姐姐不走正路气的大发雷霆。爸爸在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我们家中的阿米尔汗爸爸。

结语

今年端午回家,赶上收麦。妈妈想为我和弟弟结婚做棉被准备棉花,种了一亩多麦棉套。使不得大机器,只能用手割并脱麦。我们几个闺女都回来了,全家人齐上阵,一天收完了。自从上大学再也没干过这么脏累的活,几个姑娘女婿都呛得不行。之前农忙都是给家里打钱交代一声用机器割就不管不问了。我们一边干活一边抱怨妈妈,你种这干啥?直接用联合机器一收多省事。妈妈一边后悔着一边喃喃自语,这不是想给两个小的(我和弟弟是家中最小的)做棉被结婚用嘛。外边卖的质量不好,自家种的才放心。

又是为了我们。

不记得小时候我们在这上面翻滚过多少回

看着脱出来的麦子,我甚至有些恍惚。奋斗这么多年,我一心想逃离农村,甚至忘了正是这些黄灿灿的麦粒,喂大了我们几个孩子,送我们去了大学,走了远方。也是这些麦粒支撑了我们这家的小日子,让我们在曾经一贫如洗的生活里还能活得下去。麦子,该是神圣又神奇的种子呀。就像把它埋在地里它便能茁壮生长一样,也是在它的喂养下,我们越过越好,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原来,这才是我看完《摔跤吧!爸爸》内心深处最感怀的地方。它是我对老爸的重新解读和对自己童年的翻晒顿悟。

多庆幸自己有个逼我“摔跤”的“阿米尔汗”老爸~

多庆幸自己有个逼我“摔跤”的“阿米尔汗”老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