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三年
在写正文之前,我想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名字怪异的栏目---《提速三年》。
来源于我的一个项目,是2015年夏天构思出来的,前后经过三个月的打磨,基本成型了。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前老板、我的虚拟团队的朋友们以及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的两位颇有见地的传统培训行业的老板!
感谢前老板是因为在以前的公司中,我得以接触到网络教育、团购、电商、社交以及蓝领招聘等方面的项目,虽然那些项目都因为种种原因太监了,但是对于关于围绕大学生这个群体有关的深度思考,我一直没有停下来。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需要改革,不是因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如何如何,而是培养人才的速度之慢、过程之久,实在令人无语。
学前班1-2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至少18年,还得说硕士博士暂时不提。就算7岁上小学,大学毕业也得25岁了,进入社会还要适应一段,少则1年,多则3年。而国外同龄27/8的青年们都早已走上正轨,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了,不为工作前途发愁、不为结婚的车房发愁,除了享受生活就是玩玩创业,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早点留学出去,那么向往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也是可以理解了吧?!
说远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可以暂时改变这种状况呢?
有!
各大高校里不乏创业实习基地、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更是多如牛毛,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学生们毕业以后,他们跟职场中的精英们比起来,差别在哪里?差距有多少?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是大学生们最难熬的日子,有各种的不适应、各种的打击、各种的碰壁,他们认为这个社会很“黑暗”、很不公平,他们常常感叹:自己真的不比任何人差,为什么结果却是这样?!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
在最近的几年中,我负责的方面之一就有招聘。那段时间里,每天都要筛选大量的简历,约见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或者刚刚毕业的。他们更多的描述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学校内的一些经历,这些东西对于个人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则更看重的是你的基本素质和未来的预期,当然了,如果你有相关经验则最好,因为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花时间培养新人。
什么是经验呢?所谓经验就是你将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化为工作技能,并有所提升。但是这个过程不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需要你“入世修行”,在滚滚红尘中做到。因此你需要克服环境的不适应、同事不配合的干扰、上司不合理的命令、客户的不理解,还有来自于你自己身体的乏累、情绪的烦闷、经济的压力等等,然后才能真的做到学以致用。
专业技能欠缺?学习。各种培训应有尽有,只要花钱花点时间都可以搞定,但是实际他们欠缺的恰恰是专业能力以外的东西,我称之为:职商。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于是2015年夏天,我研究了一个项目,针对当前招聘和大学生求职的痛点,设计了一个具有生态基因的项目,身边很多朋友也都认可,包括某线下传统的培训企业也都找我接触,希望可以合作搞一搞。结果由于个人发展方向的选择的原因,没有合作,但是这个项目是相对完整的,我借着这个平台梳理一下,也是再深度思考一下吧,希望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项目打磨或者合作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