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洛阳去赏花(一)
春天老早就到了,可惜我们这儿好像总是来得那么迟,清明节快要到了,还是感觉不到一点绿意,心里不免有一点诅丧,觉得真是辜负了一段踏青的大好时光,便有了一种不安份地要往外跑的想法。
其实这几年一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每年一到四月份,那个地方在我的心里总有大片大片的牡丹在次第开放,妖娆妩媚,仪态万千,让我的心里魂牵梦绕,只想着早日去一睹芳泽,圆了我这个多年的梦想。
在这样的想法驱使下,在清明节前便一直在心里盘算,想呼朋唤友,一起去洛阳赏花踏青,但不幸的是,就在清明节放假的前一天,我去火车站买车票的时候,四处给朋友们打电话,可能响应同行的还是空无一人,站在站台前广场上明媚的春光里,我回首四望,突然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其实也不能怨朋友们,清明节只放三天假,有的人要回家上坟祭祖,有的人还有自己的事,安排不了旅行是很正常的事,想想一个人出游也有一个人的好处,年前买了台单反相机,一个人倒可以专心致志地构图取景,把这美好的春天都取到镜头里,所以我就调整了一下情绪,买好了火车票,回家整整行囊还是上路了。
看来我对清明节时候的人流高峰,还是有些估计不足,没想到火车票这么紧张,当天买票的时候只买到了一张无座的票,晚上8点多的火车,上去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坐在那里,随便找个位置刚坐下,不一会儿就有人拿着这个座位的票让你给他腾位置,真是无座适从。忍受不了这样尴尬的局面,也受不了一晚上这样坐车的罪,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去找列车员补卧铺票,没想到运气还算好,他们竟然给我安排上了列车员休息车厢的一张卧铺,但条件是要轻手轻脚,上车就睡,免得打扰了列车员的休息。
还真是按照他们说的严格去做了,一觉醒来不觉已是次日凌晨六点多了,列车已经驶入了河南境内,两眼腥松地睁开眼睛,看这中州大地的风景,才发觉这儿的春天比我们那儿也早不了多少,但柳树都抽绿了,杏花,迎春花倒是开得一片烂漫,白的白,黄的黄,给这春日增色了不少。
早上七点刚过的时候列车就到达了洛阳车站,背着背包下车的时候,心里还有一点激动,终于到了这个千年古都了。洛阳在中国七大古都中有着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等之最,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小时候从小人书里就了解到,千载悠悠,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多少兴衰成败的故事就曾经发生在这里啊!现在我终于一脚踏进历史和文明的怀抱来了,于我来说,心里还是充溢着一种莫名的兴奋。
只是俱往矣,一个个朝代,一代代君王,现在只留下了一处处的遗迹,有的还深埋于我现在的脚下,已经永远地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之中,只有那一年一度盛开的牡丹,将这华夏千年的风流,从古到今,亘古传承,而且长盛不衰,愈来愈娇艳美丽,使这座千年帝都青春不老,焕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说实话,来洛阳,很大程度上是冲着牡丹来的!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做过考证,这方面的知识还真是孤陋寡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牡丹就开始在这个城市花香四溢, 远的不说,自1983年开始,以观牡丹、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洛阳牡丹花会已连续办了29届,直到2010年,洛阳牡丹花会已经升格为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文化节会,成为国家文化生活中的盛事。从这个角度说,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本身,成为了国家的一张名片,赋予了它别有的文化内涵。
只可惜,我们去的时候还是有些早了,王城公园里的温棚里,零零星星地只开了不多的几朵花,但公园里赏花的人还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虽然来不逢时,但看得出来,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牡丹还是大大地兴奋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很多人手里都在捧着一束鲜艳的塑料牡丹花,兴冲冲地携花游园,大人小孩都兴高采烈,在每一朵花前忙着合影留念,这些在人工培植下早开的牡丹,虽然不是万紫千红,但还是像一位先来的使者,把这即将浓郁起来的春意,早早地带到了人间。
说实话,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失望,站在大片的但没有一朵牡丹开放的牡丹园前,我的相机里只是留下了一大片的绿色,我就在心里想,牡丹满园开放的景象,到底该有多么地壮观呢?
到底还是不甘心,清明节后的第二个周末,我又去了洛阳,已经时隔将近半个多月过去了,我想,这一次的洛阳,到底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