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微投稿乡土故事

同庆.同乐. 她热泪盈眶

2017-10-03  本文已影响288人  虹树
同庆.同乐. 她热泪盈眶

秋雨一直下着,白昼黑夜里,有时雨丝,有时雨帘,甚至雨瀑。谁也捋不清它的脾气,任由它冲刷天地间。

国庆节前一天,上午雨还在滴滴答答,九点多鈡,田雨的手机微信上显示了一条信息:

“下午国庆汇演正常举办,刚定好。如果午后不下雨,正式邀你前来观看加油!下雨,在室内进行,也可以来,估计没地方坐[尴尬]”

这是田雨的同学,小学校长发给田雨的。

田雨今年五十多岁了,岁月在她的额头留下了一道道坎。她和发信息的校长是小学到初中的同班同学,多年的好朋友。

接到短信,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去走一趟。吃过午饭,她带着雨伞,约上好友,一同前往。

驱车来到当年读小学的学校。 虎头山一如既往地立在那里,这浅秋的风雨对它没有丝毫的影响,依然如春天般艳丽,松树,柏树在秋雨的滋润下,更加苍翠碧绿。

山下,漂亮的的小楼,宽阔的大院,白墙红瓦,绿树,欢腾的大人小孩,还有那门口一溜儿停放的各色轿车。

这里是田雨上过学的学校,这里是她学会点横竖撇捺的地方,这里有她梦魂萦绕的童年记忆,这里有她稚嫩的足迹。

也许是苍天有灵,下了几天几夜的细雨,下午竟然停了。微风吹拂,地面干爽。校园里,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母校,迎国庆“爱与梦想”主题汇演正在进行,田雨不禁加快步伐,加入到观众群里。

《欢聚一堂》,孩子们欢快的舞蹈十分应景。

《祖国好》《站在祖国的地图前》《感恩的心》,《读书郎》……,一个个欢快的节目,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特别是那曲《大别山的红杜鹃》,小女孩清脆嘹亮的歌唱,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博得了一次又一次掌声。

这是视听盛宴,这是师生一起送给祖国的祝福。

观看他们精彩的表演,田雨内心激动,仿佛穿越,穿越到了四十年前,田雨恍惚:那领唱的小姑娘该不会是我吧。

掌声一浪高一浪,幻想一遍又一遍。

处在欢乐的观众群里,环顾四周,崭新的校园,高高耸立的国旗杆,碧绿的树木,漂亮的花圃,还有校园后面的虎头山,田雨满含深情,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节目一个一个有条不紊地进行,田雨被孩子们的激情演出感动了,她心潮起伏,不能平静。

这学校,经过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洗礼,旧貌变新颜。如今,在有识之士的打理、经营下,以崭新的姿势,迎来了祖国的六十华诞。

田雨在这里上过学,她上学时,小学还是解放前留下的祠堂。

还记得第一天入学的情景。 因家离学校有四五里路,田雨在家里又是老大,到八周岁才和小她两岁的妹妹一起入学。

大概是对上学期待太久了吧,入学那天,田雨跟着爷爷去学校,躲在爷爷身后,不敢见老师,更怕同学们,好在有一亲戚的孩子和田雨一般大,他把田雨喊到和他一块坐。

现在的新教楼就建在当年田雨入学时大殿堂的遗址上。

大殿堂是祠堂的正殿,位置最高,要上十来步台阶。正殿前面有宽宽的廊檐,两个大粗柱子挺立在廊檐上,显得殿堂高大威武。

正殿又高又大,里面也有柱子,柱子间的横梁上,屋顶上,廊檐的横梁上,都有木质装饰,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五彩祥云,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古代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好看极了。

殿堂两边,分别是一长溜儿偏房,大概有十多间,左边的偏房全部是三四五年级的教室,右边的偏房有几间是老师的住房,也有一部分做了教室。

和大殿平行相对的大门楼也是雕龙刻凤,非常气派。

大门楼虽然比大殿矮一些,但丝毫不比大殿逊色,特别是大门门口的石墩、石狮子,和那高高的木门槛,给人一种威严,霸气,敬畏的感觉。

田雨就是在大殿堂读一年级的。  她上学时的第一课是学“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当时的一年级老师,就是现在小学校长的爸爸,他是一个和善的老教师,那时的教学十分古板,老师先教学生笔顺,学生们挥着小手书空,点、横、竖、撇、捺,横勾,竖勾。嘴里念着,手舞动着,非常有趣。

有一句笔顺念斜勾,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念成 (xia)霞勾,因田雨的小名叫霞,调皮的男同学就叫她霞勾,“霞~霞~~霞勾……”,田雨胆小,不敢和男孩对仗,气鼓鼓地回家,吵着跟爷爷说要改名子。

“霞~霞~~霞勾……”,倒蛋鬼们不但这样叫,还常常把田雨的两根辫子稍扎一起,用小石头往里面扔,名曰投篮,一边投一边念:“霞~霞~霞勾……”,田雨生长在小独湾,平时就和妹妹一起玩,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啊,气的只会抹眼泪。

升二年级时,田雨她们班就离开殿堂了,在大门楼旁边的大屋里上课。

那时的小学,虽然是一个古祠堂,和村庄的土坯房相比,却是豪华,大气,美丽,古色古香。

在这里,田雨上完了小学,初中,在这里,田雨哭过笑过,跳绳,踢毽子,来瓦,收获了童年的快乐。特别是加入了红小兵,参加了学校宣传队,田雨从一个怕见人爱哭的小孩,成长为一个敢登台表演的中学生,这里,见证了她的成长,这里留有她年少的趣事、稚嫩的欢声笑语,这里有田雨童年的足迹。

八十年代,祠堂改建成了三栋前后通风,三开玻璃窗子的大瓦房,两进大院。那时,田雨正好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的田雨彼时青春靓丽,因家庭原因,父母不让她参加高考,落寞的她只能回家务农。

恰巧那年村里有个民办老师,接替父亲的班到镇上信用社工作,田雨顶他的名额,有幸在新瓦房教室里,当了三年的民办老师。

站在母校的三尺讲台上,田雨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尽情地、倾心地挥洒汗水,绽放青春。

后来,田雨的教课名额被当权者巧立名目,堂而皇之地夺走,安排其子任教,田雨又落魄了,结婚嫁人是她维一的出路。

从此,这小学,这四四方方的祠堂旧址就一直存在田雨的脑海里,多少回梦里相见,多少次远远注目。

日月如梭,岁月静好,如今,旧校址上,新教楼拔地而起,这里书声朗朗,这里歌声嘹亮,这里笑语浅喧,这里的孩子在成功人士的热心帮扶下,如祖国的心脏的孩子——北京的小朋友,搭起了联谊,建立了手拉手友谊学习计划。

如今的田雨,生活如诗般倍受同龄人艳羡,唱歌跳舞,看云起云落,叹花开花谢,逍遥自在。今受老同学邀请,欣欣然,乐陶陶,参与到老同学和师生们精心准备的盛宴之中,如孩童一般,欢乐,喜庆,庆祝祖国繁荣昌盛,庆祝母校欣欣向荣。

伫立虎头山下,母校门前,田雨热泪盈眶。

“女子无才便是德”。

生为女儿身,今生愧对母校,自恃有德。最愧没有像同学们那样为母校争光添彩,无能为母校作贡献。

只能在心底,默默地,默默地祈祷、祝福,祝福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祝福母校的孩子们的健康快乐!

同庆.同乐. 她热泪盈眶 同庆.同乐. 她热泪盈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