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18-20年初婚姻育儿专题精选心理

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2018-07-29  本文已影响85人  Jk不二子
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前几天,带着表姐家的孩子去逛超市,跟我家的孩子往购物车里扔这扔那不同,小女孩就拿了一条饼干,也不要玩具。对她说:再拿一些吧,不要害羞,阿姨都买给你。

小女孩怯怯的:“不用啦,有饼干就够了,妈妈说要懂事。”眼睛却止不住地看着购物车里的漂亮玩具。

那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候妈妈也总是跟我说:懂事一点,别总是乱花钱。

你的父母,有没有对你说过这样的话:

去超市前,交代你:别拿太多,别拿贵的,懂事一点。

想要同学们都有的玩具,他们会说:我们跟别人家不一样,我们没那个条件。

你买了一本闲书,他们会说:就会乱花钱,买这些有什么用?

诸如此类的话,潜台词是:我们家没那么多钱,不要浪费,要节约。

这就是伴随很多人长大的“哭穷”式教育。

01

哭穷后,是伴随一生的匮乏感

哭穷的父母,不一定真的穷,“哭穷”可能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

有的父母哭穷,本意可能是想让孩子知道钱得来不易,培养孩子节俭的意识,用穷养来锻炼孩子。

可是,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抱怨“没钱没法过日子”,说“钱不可以买闲玩意儿”,说孩子“败家”,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卑、无助和匮乏感,没有安全感。

我上大学之前从没去过商场,后来去大商场也总觉得抬不起头,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在这么高级的地方,也不想跟同学一起去逛街。
我家也不是穷,只是爸妈认为没必要在吃穿上那么“奢侈”。

这是某网友的自白。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哭穷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不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有些东西属于孩子的正常需求,但父母却总是不让他们得到,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长期不被满足,他们自然会觉得自己不被爱,形成内在的深度匮乏。

这种匮乏感,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80后单身小白领丽丽在国企做行政,每个月旱涝保收七八千,房租都是父母付的, 可是一年到头都是月光族。

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大,她总觉得要对自己好一点,于是就用购物的方式来弥补,结果每个月一买就失控,月月还账单。

后来,和她深入聊天才发现,很大原因在于,父母在她童年记忆里种下的木马程序,渐渐地内化为她的内在运行模式了。

小时候,她想要买什么,父母经常以“浪费”为理由拒绝。想得到的,大部分时候都得不到,她很听话懂事,父母不给买,也不闹,但内在的匮乏感却越积越深。

她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将来一定要好好补偿自己。终于等到自己工作可以赚钱了,积压在她心里的匮乏感全面爆发,她一定要弥补回童年的那些缺失。

02

  不配得感,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有的父母明明不缺钱,却因为消费观念,只给孩子买廉价的物品。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配得高品质的东西,形成关于自身的低价值感。

我认识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她的亲密关系就像被施了魔咒一样,开局总是不错,结局总是不欢而散。

她平时对自己很“吝啬”,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对男友却总是全心付出,渴望得到男友全部的爱。

可是,奇怪的是,不管男友对他有多好,总是觉得他不爱她。于是,在每段亲密关系中,她都不断猜忌,患得患失,总是错过。

因为,她潜意识里有一种深深的不配得感,她从骨子里不相信自己会拥有美好的感情。

小文的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可是她的母亲处处精打细算,平时非常节俭。在小文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对她说,过日子就是要节约。

小时候虽然也羡慕别的小朋友有漂亮的洋娃娃,但是小文仍然很乖巧地只让妈妈给她买便宜的小布偶。渐渐地,小文也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配得好东西。

成年后虽然外表姣好,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性格却自卑敏感,内心毫无安全感。

在亲密关系中,小文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对方比自己更重要,只有全然付出才能被爱。已经做得很好,却极端不自信,内在强烈的不配得感,让她认为对方不可能对自己投入太多感情。

父母不经意的言行,就像一颗种子,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变大,结出谁也不愿意接受的果子。

弗洛伊德的“童年阴影”理论,认为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这种童年阴影就像木马程序,会进入你的潜意识细胞记忆中,自动变成你人生运行程序。

它反复循环运行一个不受你控制的过程,占用你的大部分时间精力。这个木马会带给你不配得感、匮乏感、自卑感、焦虑、恐惧、受害者、破坏者、没有价值等等。

03

不被满足的孩子,如何长大

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童年阴影,父母所说的话,所表现出的行为,都体现着他们自身的观念。对孩子哭穷的吝啬父母,养育不出精神富足的孩子。

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必一直活在这道阴影之中,你自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

1.学会对自己负责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这样说: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过去的经历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但是也不应该为我们人生的所有负责。

理解父母,也许,他们也是被哭穷的父母养大,一生对自己吝啬,不会爱自己,他们,也是既有观念下的牺牲品,难以幸福。

或许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对待了我们,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不让这种错误的方式内化为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此时的你,完全可以好好对待自己,不为父母的观念买单,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学会正确爱自己

心灵疗愈大师罗伊·马丁纳博士认为:

每个人先必须服务自己,把自己照顾得越好,就越有能量,越快乐,也就有更多东西可以给别人。

爱自己是认可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就算全世界都不爱你,你也还有自己,去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全然地满足自己,只有满足自己,匮乏感才不会一直捆绑着你。

舍得给自己花钱、花时间,不要再对所有人大方却唯独对自己吝啬,你值得所有的好东西,你也完全有自主权去做喜欢做的事。

▍第二个层次

每个不被父母好好对待的人,内在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

如果想拥有全然主动的人生,你需要去探索内在自我,思考和分析自己现有的人生,试着接纳、关爱并且疗愈那个不曾被真正看到的受伤的内在小孩。

▍第三个层次

也许小时候,你自身和你的需求,总是不被看到,不被接纳,不被欣赏,但现在,你可以看到、接纳和欣赏自己,不需要仰仗别人,你可以给自己爱和力量。

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不再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生存,你不再需要满足任何人的期待,在你的世界里,没有人能限制、控制你,就可以毫无芥蒂地爱自己。

露易丝·海说,“自我感觉好起来,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中的一切也好了起来。”

所以,跟过去那个匮乏的自己挥手告别,下一站的你,就是全新而幸福的你,自此,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END——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就请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啦。么么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