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献礼:老子英雄儿混蛋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0084/69613707c41e9d25.jpg)
父亲一生英雄,在我这个年龄已经是位人物了,我却还要靠家里养着,说出来真是丢他老人家的脸。
父亲还在襁褓时,爷爷就因病去世了,而奶奶在父亲还未成年也走了,我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又是农村,家里的情况又是那么艰难,父亲是怎么样把高中读完的?如果不是父亲高中毕业那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我敢断定如此顽强的父亲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比起当年的父亲,我现在的条件虽说不是怎么优裕,但也吃穿不愁、无忧无虑,可折腾来折腾去也只读了个专科学校。
父亲高中毕业后,在部队当过兵,在学校当过老师,在国家机关当过干部,很小就独自谋生,在外做过很多大事,不像我到现在还一事无成,连一份正式的工作都没有。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
我该读书时没好好读书,到该成家立业的年龄却又跑来读书,父亲也没说我什么。然而这时家里的经济也不宽裕,我不该再给家里增添负担,我真的很混蛋。
我没读书那段时间,乱七八糟地做过很多事情,钱没赚成反倒赔进去不少,把父母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的血汗钱差不多都糟光了,弄得父母为了让我读书去向别人借钱。几年前母亲单位不景气发不起工资,再加上身体不好,就一直赋闲在家没有收入,我们一家人就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了。父亲的收入有限,不仅要支付家里的开销,还要供我读书,但从未见他老人家在我们面前埋怨过什么,每月都按时寄给我生活费,鼓励我好好读书,直到我毕业。
父亲在部队宣传队的时候,学吹得一手好笛子,同时还担着司务员的职务。本来上面准备提拔父亲,但因父亲禀性正直不喜溜须拍马没去表示,且有小人使坏,此事就不了了知了。回到地方后,父亲从省城调到县城,从政府机关调到学校,一生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时真的可以说是两袖清风,家徒四壁。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父亲选择的是一条与常人不一样的道路,很多别人削尖脑袋想得到的东西,父亲轻描淡写地就放弃了。如果父亲想做官的话,我想凭他老人家的才干,混到今天最起码也是位封疆大吏。
父亲虽说没念过大学,但参加了无以数计的函授学习,家里堆起老厚一摞各式各样的证书,其中不乏《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中国语言文学自修大学”……等全国重点期刊和院校的。现在想想,父亲的能干和他爱学习肯定有莫大的关系,我们就没听说过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会怎么有出息的。一个人天赋再高,如果不爱学习,多半就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那样从神童变成庸才。如果不是近年家里经济拮据,我想父亲肯定还会继续报名参加学习的。我敬佩这样的父亲,活到老学到老。
父亲多才多艺,笛子吹得很好,在部队时是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可作为他的儿子,我却连简谱都不识,实在是惭愧。父亲还是一名诗人,作品曾获全国性的大奖,但从未见他老人家在人前提及,我也是因为有次搬家偶然翻看到家里的藏书,从旧杂志上知道的。比起社会上很多写诗的人,父亲不出名,因为父亲只知道写,很少发表,且不说父亲的诗写得怎么样,我看人本身就让我们读不够!
记得老诗人郑铃说过“建一群摩天大厦并非很难,难的是保持一寸身心的贞洁”。在世风日下、惟利是图的今天,还有几人能够做到像我父亲这样的纯净和清白?父亲没做什么官,但朋友、学生中却有不少是各个部门的领导,父亲完全可以通过关系把母亲调到一个效益好的单位,也可以通过走后门的方式给我安排工作,把生活过得好一点,不用像现在这样的生活得清苦,但父亲都没有那样去做。对此,外人颇有微词,只有与父亲生活多年的母亲和我能够理解,这么多年来父亲是怎么样照顾好这个家的,那隆隆的爱意和关怀无时无刻不在氤氲着我们。
父亲已退休快两年了,本来应该在家安享晚年的,可因为我这么一个没出息的儿子,还要在外面奔波、劳苦,想起来我就心酸、难受、自责,过去一天就加深一天的负罪感。
我这个混蛋儿子,已过弱冠之年,可很多该做的事情还没做呀!
附父亲诗歌作品一首:
《偶谈》
你说
心太沉重了
沉重得像死了
没埋
.
我说
心并不沉重
落日浑身是劲
已跨越了西山
.
你说
明天太遥远了
遥远得像白日的
梦
.
我说
明天并不遥远
遥远的是星空
是路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