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读书生活结构化,高效吸收不再是问题

2018-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supo苏婆

微信刚兴起时,大量编排精美方便阅读又易于传播的图文迅速引起大家的好奇和新鲜感,于是一时间各种转发收藏。

如今我微信收藏夹里也躺着几百上千份曾经”爱过”的图文,都是那段时间激情澎湃爱而不舍留下来的文章,几年过去了,可它们仍旧只是安安静静地躺在收藏夹里,从未被我二次翻阅过。

当时有个错觉,以为只要收藏,它就属于我的,以为只要把它们都收入囊中,总有一天会用到里面的知识。可是没有经过咀嚼吸收的知识,根本不可能内化为你所用,它们仍旧只是安静“躺在那里”,跟你没有一点干系。

如何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中的知识点吸收为自己的知识,为己所用?有人说,我很认真阅读啊,遇到精彩部分还会反复阅读加深印象,这样下次需要时我就能想起来用了。但是你对于自己的记忆力真就这么自信吗?随着阅读量越来越大,你能想得起一个月前读的内容,那三个月前、甚至半年以前的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就一针见血指出:“很多人觉得读一本书,觉得100%的内容只要记住1%或者2%就可以了,但是长期读书的人,因为要接触更多的书籍,最后连之前书的1%的内容都没记住。

也许随着时间尺度拉长,曾经阅读过的知识点就像微信收藏夹里那些文章一样,越积越沉底,最后记忆模糊直至忘却。

想要每读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甚至可以为以后的读书生活所用,是有迹可循、有一套科学读书方法的。在这方面,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很有发言权,他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方法论的培训师,在日本专门教人学习的培训师,也是“学习方法推广人,其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

而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分别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四个读书步骤详细讲解,如何将读书生活结构化,并利用读书笔记来管理读书生活,让每读过的一本书,都能得到扎扎实实的收获。并且在最后一章中又分享了在面对大量读书笔记时如何通过制作检索快速找到自己的重读目标以及19个充实读书生活的小技巧。

通过购书清单掌握选书主动权

从小受言情小说“浪漫式遇见”的荼毒,总觉得买书要去书店慢慢驻足浏览,指尖划过书脊,抽出封面精美的那本如果能触碰心灵,那就是缘分,非它不可了。但是购买后才发现内容不经细读,差强人意。

购书前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购书时便会被包装过度的封面左右,挑不到好书不说,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购书阶段。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指出,要让读书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因此在选书购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评或他人推荐,收集感兴趣的书籍,列入购书清单,购买前再次审查筛选,确定最想阅读的书籍并进行购买。这样不仅能让你买到真正想买的书,通过之前反复选书阶段还可以加深对该书印象。

另外购书清单还能助你将读书目标变得更明确,从最开始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框架。比如你想研究某个领域,你可以通过查找该领域相关书籍阅读;对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感兴趣,可以将跟其相关的所有书籍列入清单筛查选购... ...这样通过一系列相关主题的深入研读,循序渐进,慢慢涉猎到该领域的知识就越广泛,越全面。

因此利用购书清单来把控读书目标,远比被动无目的选书购书得到的效果更佳。

读书有侧重,效果更显见

完成书籍购买,到了读书阶段。法国文学家鹿岛茂先生曾经说过:“图书都是有侧重点的,没有必要重头到尾详读。”亚瑟.叔本华也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张弛有度贯彻“好书细细研读,其他书粗略读”。

这都说明了读书是有技巧的。重要的细读,不重要的粗略读。那如何找到一本书或者一篇章中重要和不重要部分?

根据《如何阅读有效一本书》可以总结出,采用整体寻读以及重要内容多次阅读、边阅读重点内容边做标志的方式来对整本书进行消化。先将整本书大致浏览一遍,找出应该仔细阅读的部分,以及不重要的、可以大致浏览部分,并将你认为值得重读的部分通过页面折角方式标志出来。

当第二次阅读时,重读折角页面,将你认为仍很有必要进行再次阅读的页面折角,最后通过第三次阅读双折角页面,将你认为仍旧值得考究部分摘入笔记本。经过重重刷选载入笔记的信息,必定是你最有感触和最耐读的精华部分。

这样通过多次对书中重点部分的反复阅读和提炼,既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也为下一步做读书笔记环节做了仔细筛选。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实用工具篇章还细心提到,如果不想通过折角方式标志重点页面部分,还可以准备三种颜色不同的书签或者三棱笔来做标志,反正无论采用哪种标志方式,只要是最方便你阅读的,那就是最适合你的标志方式。

可以反复利用的读书笔记

法国文学家鹿岛茂先生对读书笔记是这样阐述的:读书笔记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名、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者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这说明了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不仅要显示你“读过”这本书,还要为你“读过”的书留下点什么。

在读书笔记部分,奥野宣之创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通俗讲,就是摘抄+评论读书笔记。这是他经过多年积累,总结出的一套高效的读书笔记法:通过前面三次阅读提炼出了书中值得载入笔记本的文字段落,配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记入笔记本,就好比“鱼肉”,和“葱段”,将两种同等重要的“材料”进行融合,成为了读书笔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许有人会问摘抄时为什么要加上自己的评论?只摘抄也很好啊。在这里,作者很郑重地告诉你,请不要忽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培养的不仅是你的阅读能力,还对你的思维起到一个整理输出作用。

读书笔记不仅只限笔记摘抄,生活随想、见闻或有兴趣的人和事都可以载入同一本笔记本,尽量将笔记做到信息一元化,无需区分,只需按时间顺序做记录,这是读书笔记法“信息一元化”的基本要求。试想,如果力求完美将不同信息分本记录,那一开始想做笔记时是不是还要花时间去想这些内容该归为哪个笔记本记载?一开始就将读书笔记设置难度,往往很难坚持下去,而笔记读书法最基本要求便是要坚持做笔记。

书本中还指出,除了做手写读书笔记外,复制粘贴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读书笔记。在阅读某本书时,我们可以将当时觉得重要的相关信息复制粘贴到笔记本里,然后在旁边写评论感想。粘贴入笔记本的不只限于页面文章复制,相关的书评、广告、报刊、封面、书签等等,都可以作为当时阅读本书时重要的参考信息贴到笔记本里。以便后面重读笔记,可以对比自己不同时间段对该摘录笔记的不同来感受思考上的进步。

积极输出将阅读的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

当通过读书笔记吃透书本知识点后,要想将书中知识真正为己所用,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就要通过积极输出来促进思想内化。

在这引用作者的那句话,“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同理,我们阅读完一本书后,通过一系列练习,不是为了昭示已将该书知识点消化掌握,而是通过相关练习让自己彻底消化、吃透整本书,从而将整本书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

如何有效输出?在做笔记摘抄+评论时也是一种输出,但是还不够整体全面化,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书评、拆书等练习进行整本书的整理消化,在这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自己曾经做过与该本书相类似主题的读书笔记,为新内容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和可读性,同时这样也是对自己曾经接触过的相关知识点又重新做一次复习和升华。因此活用和重读笔记,便是对读书笔记最好的反馈。

另外利用读书笔记还能管理你的读书生活。有了读书笔记,你想回顾某本书籍重点内容,不必通过重新阅读该书籍,而是重读该本书的笔记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有了读书笔记,你也可以将多余的书舍去,为新书的入驻腾空间。

读书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指出,读书笔记不是做好就可以丢在一旁的,为了曾经阅读过的知识能信手拈来,最好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另外在笔记储量太大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找到想重读的部分?作者在后面分享了个人的电子检索方法,将笔记内容电子化,杜绝想不起来的情况。最后作者还很贴心的在后面篇章补充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对热爱阅读的人很有参考价值。

整本书通读下来,一开始觉得有点枯燥读不进去,但是细细研读下来后,会发现,里面都是很实用、很有效的阅读技巧,是作者在十几年学习方法论探索中扎扎实实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只有在理解透彻该书,并且将里面技巧真正用到你读书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让你“搭上了高效阅读的便车”。而你只要按照这个“车速“继续行驶即可。

无论哪个领域知识,都是有一套可遵循的学习方法的,都是该领域达人通过自己努力探索长期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其中肯定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的部分。而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无疑是读书笔记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套高效阅读方法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