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顶嘴?觉得自己太失败了?你可能是中了这俩情绪坑!
昨天在听《打造全新情绪体,重建情绪免疫力》课的“育儿挫败感”33节,觉得情绪背后的关键点,自己都命中了!
课程主题:带娃各种学习、报班、带着旅行开阔视野?用尽洪荒之力想做到最好?可是看到孩子还是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尤其是孩子顶嘴吵架的时候,充满挫败感,感觉孩子是上天派来折磨自己的。
这个情绪背后的两个关键点:
1.是在追求育儿的及时效果,希望努力及时见效;
2.另外一个是自己的“无力感”。
对“1”,
发现孩子打人,这次教了,下次还打,就失去耐心。觉得说了怎么都不听!
告诉了不能抢别人玩具了,为什么总是抢?
说了别哼唧,好好说,怎么就喜欢哭哭啼啼?
真的是充满了“及时”的期望!因而特别没有耐心!
对于自己也是的:
定了看书的目标,今天没看,但是做了家务,内心也还是充满了对自己的挫败感。
写完笔记就没时间了,晚上陪娃睡没起来了,依然觉得自己没把握好时间。
这里面,
对孩子,因为急切,充满指责!让他对自己可能也没信心!因为急切,没有正向教,可能让他对错误的行为记忆更强烈,更难改!
对自己,因为急切,没法专注!因为急切,否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充满了批判!比如自己努力做了家务,应该奖励啊。怎么会觉得叹息,又没时间做别的了!这样的节奏,自己怎么会舒服呢?
课程里说,带孩子和烹饪一样,有步骤,有节律。
孩子不是打激素的鸡,要把ta当成优质小树苗,让ta自然生长,不断拔草、除虫……做有耐心、毅力的园丁。(这个比喻有点滑稽啊,但是真的太有画面感了!)可以把孩子的成长周期预留的足够长,把单项能力都当成一个中长期项目来开展,心态就会调整的恰到好处了!比如,想锻炼自己吃饭,可以用三个月;用说话代替哭闹,预留半年;上学的时间管理和自控力,1~2年时间。
这跟最近刚好有做的“提问练习”发现的一样,目标要具体,有时间节点。这样自己也更有完成的概念!否则,无止境的要求自己前进,无限苛刻,永远不可能满意!
对“2”:
自己的无力感作怪,有勇气的人,会越挫越勇,都会使用同样的主动的心理能量来做事!如果育儿挫败,检查一下是不是自己缺少对生命的掌控能力,产生了对自我的怀疑。
得承认,是的,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即使没有带孩子,也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局面;即使没有带孩子,也发现自己生活的单调。
——调整:从小事做起,不断增加自己掌控的范围,做家务、烹饪等等各种能掌控的小事情。
给自己制定一些中短期计划……自信心提升,这时候会发现孩子的事更加轻松,当成长期项目来挑战就好了。
所以,设定各种挑战项目就好了!除了当天的、中长期的小项目,其他什么都不care!
(课程附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5540982/721d7f276cd2665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