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18岁
今天是全国高考第一天,6月7日。去年这个时候,是表妹高考,今天轮到我弟,他坐在教室里奋笔疾书,我在远方为他祈祷,作文千万别离题。
临近饭点,一个新闻框嗖地弹在电脑屏幕右下角,广东的作文题目,选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800字文章。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心里暗自庆幸自己毕业早,否则语文得成为弱势学科。18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想象一下10年前,在一个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自主命题的省份,在一个不知名的十八线小县城,一群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备战一个月后的高考。他们专注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头也不抬,背作文的模版,记数学公式,不看电视新闻,手机只限于看小说和打电话,对最新的资讯毫不知情,也毫不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时代的变化让命题人多了很多灵感。如果10年前的我们接触到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还会被今天的高考题目难倒吗?
对于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和他们的世界是两个样子。
信息的来源影响信息的接收,处在不同环境的人所接收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之前很火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断的本质无非是人的认知与视野造就不同的人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如光速般在大城市之间传递,手机移动端把我们的生活与信息串联起来,信息大爆炸时代怕的不是没接收到新资讯落后于人,而是信息的真伪与质量如何辨别。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造成不同的认知,心智的开启有早有晚。
认知影响逻辑体系,从而影响人一生中使命运转折的选择,选择比努力重要,好比在路灯下摸掉落的钥匙,方向如果选错了,会浪费一些时间在摸索的过程。
时代被历史推动着向前走,没赶上80年代的下海经商潮,90年代的炒房团,20年代初的大牛市,赶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随着大学扩招,学历的含金量下降,以前能读大学已经很了不起,现在研究生成了精英人士必备硬件。但不能因此否定学历的作用,对于一些在学生时代就需高投入的行业,学历成了壁垒,它就像一张游乐场的门票,没有票,你进不去,只能看着过山车把进场的人抛向天边的彩虹。
无论处在什么年代,个人的努力一定有意义。Alpha 性格的人注定不甘平庸,也许他们需要比那些在信息畅通环境下的同龄人多一些时间去吸收和消化,走的路更长更辛苦,要克服对别人来说不值一提,却在他们眼里颇棘手的困难。
因此,个人特质需要在这段开启心智的过程中被自己或他人挖掘出来。
回到正题,作文的关键词该怎么选?如果把这个作文题目放到18岁高考的我面前,会考虑从食品安全和空气污染着手了。也只能从基础入手,经不起深究。
放到现在,虽然没有深入研究这些热点话题和事件,但是生活中能接触到,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暗暗隐藏的能量,三年更新,五年换代。很多以前没法想象的事,都发生了。
共享单车们一排排整齐地码在路边,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给离地铁公交最后一公里的人们方便,他们行色匆匆,有的一身职业装去写字楼开始一天的早九晚五,有的踩着欢快的节奏去附近的菜市场挑选沾着晨露的青菜,有的成群结伴穿着一样的校服,去郊游。
现金的使用率越来越低,出门可以不用带钱包。各家移动支付拉开战幕,疯狂打折,百货排起了长队,只要走到支付口,打开手机钱包,滴地一声就能完成支付。
这个世界不断前进,不断地刷新我们的眼界,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高考不能决定人生的论断,终究只会让信了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懊悔,但是人生并没有如果。不管你信不信,高考绝对是普通人实现理想的最公平的战场,不用拼爹拼妈拼颜值。
作文该怎么写,不是靠模版,不是靠押题,而是写你生活的认知,真实的基础上加上艺术手法。如果你没接触到,没感受过,无非拍脑袋,写出来的东西无见地。
希望心存梦想的18岁的莘莘学子们,通过高考这个难得的机会,尽情拥抱外面的风景,等到风景都看透,再决定去哪里,心随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