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语文寓言教研记录3.26

2022-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远贞
后知小语第四期《寓言》上午场

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游记、散文。对文体不同的定义,意味着功能就不一样了。《赵州桥》《颐和园》一般会定义为说明文,要教说明方法。但魏老师会把它判定为是文章,意味着学习《颐和园》的目的就是怎么把一个地方写清楚,简明、连贯、得体。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低段:文本以故事为主,因为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朗读。对识字来讲故事是识字最好的背景。

中段:更多是说明文,重点训练段落,把一件事写清楚。《颐和园》定为文章训练,结构与修辞的核心。

高段:以后篇章教学,鉴赏与品鉴增加,平时要增强文体意识。

寓言到底是什么?

在儿童的阅读中,不建议读寓言,真正需要读的是故事,简单来说就是童话。

桥梁:文体研究,实际上就是对教材分类。寓言本质上是讽刺,不是用激情感染的,感染会让注意力转向。寓言是说理,本质上是诗,是认知。寓言不需要内在意图,情节只是工具,重点是道理,读寓言是为了明白因果关系。

什么寓言中很多都是动物?因为动物的性格是标签,比如提及狐狸就是狡猾,这样一来就节约认知资源。

寓言是怎么产生的?

往往采用叙事手法而不是描写,教材中很多都进行了修改,教材中的寓言已经有种故事的味道。《南辕北辙》《拔苗助长》《亡羊补牢》不能把它当成真的,寓言表面的荒谬只是把生活中的荒谬加以象征。教育孩子手段和目的不能背离,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打比方、象征,就是把你看不到的东西看得见。

《乌鸦喝水》《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这类寓言可以归为问题解决类文本。《皇帝的新装》是童话,但可以当成是寓言,从文体角度重新命名。《丑小鸭》成长小说来处理,我们要保持灵活性。

怎么理解寓意?应该帮孩子理解寓言的寓意,寓意往往在语境中。《守株待兔》避免不要把古老的智慧向我们封闭的大门打开。

《愚公移山》这是农业时代的智慧,寓言很多反映的是人类的生存状况。《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权势欺压他人。

寓言在诞生就是传递道理,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寓意的漂移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资源。

        寓言教学的三个层次:

1.解决字词障碍;

2.解决寓意的理解,不能直接给孩子;

3.要生命在场,与孩子当下生命相联系;

《坐进观天》就是自由与宿命,每一个人都是坐井观天者,这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自由就意味着哪怕是坐在井里也要抬头看天,要对外界充满向往。

寓言教学核心技巧:

讲道理的寓言(小马过河)、认知寓言(坐进观天、揠苗助长)一定要把绝大多数寓言看成是选择的问题。关于选择的讨论,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在选择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错误的选择就是人本能的选择,自由选择就是隐含着道德人格。《亡羊补牢》从寓言表面来说肯定是荒谬性,还原到生活中很多人是不补的。

1.帮孩子理解遇到类似场景做出的选择是荒谬的、自然的。(人一般愿意停留在舒适区)

2.自由选择的必要性。

3.寓言语境与当下语境,把自由选择变成学生的选择。不能旁观课文,要把自己变成当事人,不然就没有真正的思考。

文体是一个在处境中存在的,是经线;策略是纬线。

文体:旧知识中心的痕迹

策略:旧学生中心的痕迹

读寓言故事要明白它的道理。交流平台应该是每个单元大概念的浓缩,不应该放在一单元之后,而应该与课文联系起来。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民族创造出大量的寓言。

  后知小语第四期《寓言》下午场

下午场李沫老师《田忌赛马》,干老师讲文言文《自相矛盾》

干老师课例——

思维的规则、纪律:不能自相矛盾,什么是自相矛盾?是自己不能攻打自己吗?

古代学古文三步:句读、训诂、义理

今天学古文三步:朗读、理解、辨析

第一步朗读——结合课后第一题,朗读并背诵课文。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接着孩子自己读。

第二步理解——结合练习题完成“誉”“弗”“立”的理解

点评嘉宾——干老师、魏老师、李沫、郭校长

如何理解寓言这样的经典?

郭校长——

寓言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只顾讲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缺忽视了道理产生的过程,思维是如何碰撞出来的?

寓言的道理其实很容易把握住,那我们究竟教什么,教认识教思维。

寓言的道理往往产生在思维中。

寓言其实很好的承载了语文素养。

干老师——寓言是要演说的,不要上成道德教育课,延伸点到为止。

寓言是说理的技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