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简书过鸡年——万人万字,请接棒!

简年13:给建筑圈笔友的第十三封信

2017-02-01  本文已影响11人  遇见青丘

亲爱的建筑圈笔友:

你们好!

昨天疯子提到的英年早逝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如今因为作息不规律导致的绝症,还有工作过度导致的猝死,都很多,即使是自己的身边都很多。前段时间,和同学相聚,也听到了一个悲伤的消息。她在读的研究生班长因为车祸而逝世,他们前一刻才从衡山回来,分手各自回家却没想到竟是最后一面。她对我说,那是她参加的第一个追悼会。小时候的我们大多是在懵懂的时候参加长辈的丧礼,只知道亲人逝世再不回来,会掉泪,会凑热闹,会过后就好。但同龄人的追悼会,却会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珍惜眼前人,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了。

昨天晚上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第一篇是她的梦,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梦。我想那是老人家才会有的梦,因为他们害怕身边人的逝去,独留自己在人间,毫无生趣。第二篇是钱钟书先生和他们的女儿逝去的过程,那其中的悲哀不仅仅是亲人逝去的悲哀,还有一个老人颤颤巍巍独行于人世,眼睁睁看着至亲的逝去,却无能为力。踽踽独行,让我想到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寒风中,颤悠悠地走着,却找不到目的地。至亲已逝,何处为家?第三篇我还没看完,但是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青年回忆让人很是欣羡,那是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认真追求知识的过程,也是两个异国他乡的年轻人独自生活的过程。我看到了小两口的甜蜜,看到了两个知识分子的执着认真,看到了两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初试生活。我想两个志趣相投的人才会有最甜蜜的爱情吧。杨绛先生说,他们谈诗论诗,也会一起背诗。每当两个人背不出同一句诗时,说明那句诗是写的有问题的。这是独属于他们两人的乐趣,旁人无法插足,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想是依旧甜蜜吧。

昨天还看了一本童话书《直到花豆煮熟》,在kindle里翻出来的,很是清新却又不脱离人世。就像是自己小时候在山林之中放肆想象一般,想象自己变成风,环绕山林;想象自己变成水,随流而下;想象自己变成树,扎根土地;想象自己变成精怪,昼伏夜出。很是适合做睡前故事呢。

今天写到这里啦,祝安好!

遇见青丘

2017年2月1日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