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的读书笔记

读书日·近期读书总结和思考

2019-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黑不小白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包待来年

3月如果加上工作需要的话,读了11本书。因为工作上不得不去拆读了8本,因此,总体自己的阅读计划,是落后的。可以慢,但不能停。

下面开始3月的个人读书总结:

1.《原则》

这本去年火爆全国的书,从拿回来就放在那堆灰,原因很简单,五六百页太厚又太重,拿起来不方便。同时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迟迟没有勇气开始。如果这套书的责编能把它分上下两册“生活原则”“工作原则”就好了。

不过我还是想了一个办法来读这种大块头,就是把它这样子:

好听点的叫目标拆分,不过更像是分尸辽。

分尸成16个部分,每个部分25页,这样可以很方便地用每天的吃饭时间,地铁时间,排队时间拿出来看一下。如果某天太忙了就不看,某天不忙看完了也不许多看,因为如果特别想知道这一部分结尾的问题答案是什么,就会很期待下一部分。自然到第二天就会把下一步部分读完,算是通过一些小手段骗自己叭。

我自己很喜欢这种方式,接下来那些拖延很久读不下去的大部头都会用这种方式消化掉。

原则这本书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达利欧这大爷真的好实诚。把自己的行为准则都一一分享给别人,言语中透露着耳提面命循循善诱:“听我的,相信我吧,这些原则真的帮了我很多,其中有一些也一定会帮到你的..”

查理芒格有句话:我的剑只传给能挥舞它的人。用在《原则》这本书上一点不为过。

夸完了我们来吐槽一下叭,可能因为文化的差异或者是预期实在太高了,总觉得这本书有点名不副实,并没有营销中那么神,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穷查理宝典一些。这些有智慧的老头们,一定会说真话是没错了。

有时候感觉非常幸运,仅仅因为阅读,我竟然可以轻易地把一位远在地球另一边的退休企业家的全部智慧,用如此底的价格买回家。

读完后,你会发现用原则行事这个理念,非常类似之前我们说过的建立个人的档案库。比方说我一直在用的印象笔记:

这种档案库形式的积累,可以按年甚至十年的时间维度,它们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指数型地呈现出它的价值。

事实上,我觉得这本原则,就是达利欧这位大牛老爷爷个人的档案库,只不过它退休之后分享给全世界人了。

通过他的表述会发现,现在的商业社会已经很少能容得了规则边界之外的事了,只有认认真真打磨自己的手艺和能力。换句话说,坏人投机越来越难了,老实人经商的春天来了,在任何一个商业文明充分发达的社会都是如此。

这本书有几百条原则,如果精炼3条对我自己帮助最大的

1)极度透明+极度求真

2)工作中创意择优

3)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实现目标的5步路径

当然,这本书中的一些原则也奇奇怪怪的,不是很适合中国人。原因也简单,这本《原则》只是达利欧自己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所归纳出来的,在桥水公司行之有效得原则,这些原则并不一定适合我们,但我们可以从达利欧提炼原则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中,收到启发,找到自己的原则。

从而就可以做到,就像《论语》中孔子称赞颜回说的:不迁怒,不贰过。

不过,原则是一辈子的事,既然这么久,年轻时候错几次,没什么大不了叭。

2.《蒋勋说唐诗》

这是绝对的心头好。

就像六神磊磊说过:

没有什么学问是非学不可的,

只有错过的遗憾不同,

错过唐诗,遗憾会特别大。

蒋勋老师会把任何诗词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其角度的新颖视角的细腻文字的优美恰当好处,非常感人。李商隐的中年危机,李白的大唐气度,杜甫的大唐温度,白居易对文以载道的矛盾,王伟的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还有那篇石破天惊的《春江花月夜》的解读,令人瞠目结舌。

每个伟大的诗人,都在通过自己的文字进行着生命的完成。

读其他书,文章,课程,我总会刻意去问,这对我有什么用,对我的生活会有什么帮助。但是,读诗词,并不愿意让它变得有用,它本身就挺好。

一些单纯有意思,用美好心智驱动的东西,在你要求它变得有用的那个瞬间,它就变得不再有趣了。生活无非两件事,一件是为了取悦自己,一件是为了取悦别人。

在我看来,读这些无用的书,仅仅是为了取悦自己。无他。

你可以不喜欢诗词,但最好不要错过这本书,那是很可惜的。

3.《原来你还在这里》

这本书怎么说,朋友推荐的辛夷坞的网络言情小说。想不到吧,我一个大男人也可以看这种小说。而且还看的津津有味。

这些纯爱系的甜美网络小说收获了大笔的青少年粉丝。

往往套路都是一个高富帅而且还是学霸莫名其妙对一个灰姑娘爱死爱活,爱的天昏地暗海枯石烂,中间肯定会有矛盾对峙冲突和摩擦,这是构成一个精彩故事的必备要素。而且这个男主还非常深情专情长情,不论中间断开联系多少年都会等这这个灰姑娘。

后来和朋友讨论到这本书,我会说:“像程铮这样的,应该是你们每个女孩子都喜欢的类型吧。”她的回答很有意思:“你应该觉得,程铮可以和苏韵锦在一起,是程铮的福分和幸运。”

毕竟她蛮像苏韵锦的。

非常非常佩服这些写网络小说的作家,他们最厉害的一点是非常清晰自己的定位,知道用户最想要什么看什么。仔细琢磨会发现每一本小说的情节都有点雷同,但是这不是重点,粉丝喜欢看就够了,而且越是傻白甜通俗接地气的小说,用户基数就越大。

这便是为何保持不让自己进步的逻辑所在。

这些网络作家拿到的收益比起诺贝尔文学奖可多多了。

唐家三少说:“我必须保证自己不进步,哪怕我的一批读者因为心智成长不再看我的小说,但会有更大一批人进来,始终把住金字塔最低层的庞大基数,就是成功的关键。”

这就是知道自己是谁,和要服务的是谁的重要性。

4.《市场营销》

这本是MBA的必考书,是整个市场影响行业的底层代码。这本书大概有90多万字,600多页的学院派教材。

我正在开始用和《原则》一样的拆书方式来挑战这本书,选择它的原因有这几个:

1)足够枯燥。因为是教材,理论含量巨大,案例偏西方超大型企业,本土化形式并不好,不过,最近感觉自己的耐心正在变差,就选择了这本和现在从事行业相关的大部头,一是来打磨一下耐心, 二是来深度系统了解一下营销行业的底层逻辑。

2)难度够大。最近看到一个问题:“普通人如何才能赚大钱?”这是个比较自相矛盾的问题,如果普通人都可以赚到大钱了,那对那些优秀度在前20%的人得多不公平,因此,想要赚大钱先让自己变得不普通。而不普通的方式就是,做普通人做不了的事儿,并且坚持做下去。比如挑战读一本地球上80%都会放弃读不进去的书。

现在只看了前一章,明显感觉到大师写的经典类教材,和市面上的营销类书籍气质明显不同,不论是《增长黑客》《引爆点》《疯传》《刷屏》等,都是讲的可能是最适合当下某个营销场景的方法论,是在寻求行业,而《市场营销》在定义行业。若干年后,可能“黑客也没办法增长”“引爆的逻辑变了”道和术的差别可见一斑。

同时,因为我不确定5年10年以后会兴起什么样的营销平台和方法论,可能到时候微信抖音都会没落,而科特勒和《市场营销》中的理念永不褪色。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找到不变的底层逻辑,并去坚持,不论是阅读还是创业,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了。

这就是3月,一个忙碌的3月。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近期的思考,以及,这个月,就到这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