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暗示的产物
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在监狱里跟一个已经判了死刑的人说,准备用放血的方法给他执行死刑,于是把这个犯人绑起来,蒙上眼睛,然后在他手上划了一下,就能听到滴答滴答血液滴下去的声音,而实际上这犯人手上并没有划破,而那个滴答滴答是水滴下来的声音,但是那个犯人,他以为是他的血在滴答滴答的流出来,所以他就在想,他快死了,他快死了,他快死了。果然犯人最后死了,其实他一滴血都没流,他是自己给自己死了,他是被暗示而死了。
还有一个实验室。在大学里有一个长相普通能力一般的女孩作为实验对象,老师告诉女孩儿周围认识她的人,你们看见这个女孩就夸她长得特别漂亮特别能干。实验开始了,刚开始的时候,女孩还有点怀疑别人说的话,漂亮或者能干。但发现周围的人每天都这么说,遇到她时都这么说,她慢慢地真的变漂亮了,同时也变能干了,越来越自信了。
这两个实验非常好的证明了,人就是暗示的结果,其实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被催眠被暗示,朝着被暗示的方向去发展。
如果父母经常以否定的语气与孩子说话,你这不行那也不能,孩子就会没有自信,以为自己真的不行;如果父母对孩子是相信尊重信任,对孩子的语气都是肯定鼓励欣赏,那么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很棒的,会越来越好的,孩子发展也就会越来越好,所以有一句话说,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被父母被社会环境,在不断暗示的过程中,我们在变得越来越好,或者变得越来越平庸。当然也有觉察力很强的人,他知道这个暗示的力量,就会给自己正向的暗示,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那么他也就会朝着自己所鼓励的方向去发展,
我刚刚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在家访的过程中和听老师的反馈说,这个班纪律很糟糕,下课非常吵,因为孩子们很活泼,同时卫生也很差,垃圾随地乱扔。在开学初,我的内心已经定好了计划,这两件事情一定是我重点要抓的。
开学两天与孩子们见面的过程中,我都在班级营造一种氛围,以铃声为界,下课铃声响,我们可以随意聊天,强化上课铃声响起,那就要保持安静的状态,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要分清楚。同时配备了两个劳动委员,让他们监管好班级的卫生。我自己也不断地提醒同学,周围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或者我自己看见了,也会顺手把它捡起来作为一个表率作用。同时当看到做得好的部分,我毫不吝啬地给他们欣赏肯定鼓励,比如帮助其他同学,主动劳动,主动帮忙做事,我要在整个班级中创造的氛围,就是积极向上,遵守纪律,有目标的这么一个环境。其实我也是在不断地给孩子们暗示洗脑,催眠不就是这样吗?不断地暗示加上重复多次,就会让他记住,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事或者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我坚信只要坚持这么做,不用多久,这个班的文化氛围,班级形象就会发生改变,因为孩子们也都是向上向善的。他们会说脏话,我发现也很容易给他们纠正过来,只要给他们提醒下次发生的概率就少了很多。
孩子们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只要我坚持欣赏肯定鼓励,我相信班级的氛围一定是会越来越好的,我充分利用暗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