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情感。

《郝仁之死》后记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14人  晨山暖阳

前段时间,有朋友谈文学,用了一个很酷的字眼:玩文学。让我一下子想到了一个词~玩古董。感觉像是高手间的炫技,实在不敢苟同。也许是因为我还处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吧。

《郝仁之死》在平台上发布后,有朋友问我,你写的是不是谁谁?说实在的,我不认识他提到的什么谁谁。也有朋友颇有感触,发微信来进一步探讨,觉得“我”塑造的不够丰满,还恶得不够彻底。有一位前辈说过,小说的故事是虚构的,但细节必须是真实的,难道我竟然有点入门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对号入座?

我想,初学写小说的我绝不是写出了什么不一样的水平,唯一的可能性是所写的这两个人有一点普遍性罢了。所以人们才会在他俩的身上看到自己或别人的影子。更多的人喜欢看喜庆的文字和故事,感觉只有写出那种文字的人才是内心充满爱和善的,觉得我写《郝仁》这样的文章会不会显得心里阴冷了些。对此,我想为自己剖白一下,我一直是一个很乐观积极的人,幸福感十足,对生活和家人都充满了爱。我也不清楚,为什么现在的我,反而更容易看到跟以前不一样的现象。

我也许今生都玩不来文学,就像我永远学不会玩社会一样。只希望我笔写我心,用真诚的文字带给人真实的感受。毋庸置疑,世界就像万花筒,人性也一样复杂。没有天使,也没有百分百的魔鬼。谁能保证脉脉温情下遮掩的不是丑陋,谁又能否认坚硬冰冷的土地下流淌的不是汩汩的温泉?我只希望我的文字能尽量揭示生活原本的样子。不欺骗,不粉饰,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写者应有的最起码的态度。

如果,在我的读者中,哪怕只有那么一小众人,甚或是一两个,有所思考,有所感触,甚至有所反省,从而生出一种智慧,一点宽容和平和,从而对世界、对人们怀有悲悯、同情之心,就足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