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

2021-10-18 我们的那个时代(15)——黄母祠联想

2021-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巴尔

        二、我们的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 衣

       “黄母祠”纠正了我两个错误的认知。最近上海的景物始终缠绕着我的思绪,“黄母祠”就是其中之一。在上海的植物园中,路牌上一个箭头指向”黄母祠“。我到公园游玩之前是不做功课的,公园有什么景色基本一概不知,就像是一个孩子跑进了游乐场一样,不断地发现好玩之地。“黄母祠”是不是一个姓黄的大家族纪念母亲的祠堂呢?这里是植物园,但参观一下祠堂倒也无妨。我沿着高大翠绿茂密的竹林小道,一直走到一个飞檐黑瓦白墙的庙宇,那便是”黄母祠”了。

       祠堂中除了门口的一个检查健康码的工作人员别无他人,我也只是唯一的游客。走进祠堂大门便是一个花园,园中风景秀丽,环境优雅,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广场的左侧是荷花池,东侧绿竹丛中坐落着一尊纺线妇女的石雕像。我猜想莫不是纪念黄道婆的祠堂?进入广场中间的祠堂,门楼的横匾上端挂着赵朴初题写的“黄道婆纪念堂”。祠堂里展出了黄道婆传授纺织技术、造福乡里,使上海在明清时期成为了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的功绩。咦?黄道婆不是发明了织布机吗?我还时常把织布机当做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呢。在中学的时候我比较偏爱理科,对文史方面的知识基本是暂时记忆,等考完试后多数知识都又还给老师了,只记得大概了。记得历史书上一幅黄道婆和纺织机的插图,便以为她是纺织机的发明者,还把它当做了“四大发明”之一了。

        为什么叫做“黄母祠”呢?我想人们常说“衣食父母”,那“衣"一定是源自“母”,“食”必定指的是“父”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句里说的不就是母亲在缝制衣服吗?我想纪念黄道婆的祠堂,把她称为大家的“母亲”再贴切不过了。也许这是我的谬解。

      自从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人就需要衣服来遮羞裹体了。在我们的那个时代,衣服除了遮羞裹体和防暑避寒,它的作用也不过如此了。我记忆中的第一套衣服也是与上海有关。那年我四岁,我爸爸出差从上海回来带给我一个礼物,那是一套“灯芯绒”衣服。大人们叫”趟绒袄“,不知道是哪几个字,也许人们认为布料上的条纹是一趟一趟的吧。上衣是绿色的,裤子是红色的,至今我还记得那红绿配在一起的鲜艳色泽。我穿上去到处跑,甭提有多快乐了,爸爸妈妈看着也都非常高兴。也就是因为这套新衣服,我挨了人生唯一一次的揍。我家隔壁的大孩子每天都带着我在外面玩,恰好那天他们要去捡煤渣,也就是从人家倒的烧过的垃圾堆里找没有燃烧好的煤渣,回家继续烧来取暖。爸爸知道后不允许我去,我就跑了,爸爸抓住了我气愤地在我屁股上打了几巴掌,我便大哭起来了。邻居的大妈出来把我抱了起来,可是我还是挣脱出了她的怀抱,跑去跟大孩子们“拾荒”了。爸爸昨天说他非常后悔打了我,就是因为那个年月能买上一套新衣服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需要攒很长时间的钱,还需要有“布票”。我说因为挨打所以让我永远记住了那一套新衣服,穿上新衣服那种“展样“的快乐心情和父母对我温暖的爱。

        下次说说缝纫机和布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