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知识晶体

2017-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无名作家

互联网提供了过剩的信息,你是否每天都如饥似渴地寻找各式各样的干货。这种对知识的占有欲就好像人们给自己定读书数量目标一样,可是你应该已经发现:虽然你上了很多时间管理,读书学习等课程,但在碰到需要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时,你还是一头雾水,很难想起自己前面学习的内容,即使对有些内容有印象,脑子里浮现出来的也只是一些零散的数据和信息,没有具体结构化的内容去指导我们的实际操作,然后你就会觉得它们学了跟没学差不多。

以我自己举例,最近无意中发现《好好说话》这本书在热卖,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决定学习研究一番。讲真心话,从开篇的五维话术到后面具体场景的操作技巧解读,既有原理又有实操,这些读完都感觉非常有用,每一章都让人大呼过瘾。(不知道读者是什么感受,反正我当时的感受就是如此)

但是,当我想用书中的内容指导解决工作的问题的时候,我才发现关上书本之后,自己能想到的只是书中极少的一部分小技巧,而且它们在使用时并不能直接套用,因为实际工作问题解决需要多种技巧综合使用。

在我了解了某项学习记忆原理之后,我开始对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而这些不一样的结论的来源就是因为了解知识晶体并且有了实践

知识晶体

高中化学里有学习过,石墨的结构非常疏松,硬度也非常的低。但同样由碳原子组成的金刚石却坚硬无比,它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晶体结构排列,金刚石原子之间彼此构成晶体结构,所以整体硬度得到大大提升。

类似的,知识也遵循这样的道理,我们将知识之间建立起结构,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后,实际使用时就能够迅速调用出来,很快找到主体结构与大体思路,不会被一些细节性的内容所淹没。

知识晶体结构大致来讲包含四种:树状,关联,序列,数据

树状关系就好比树状图,一个主干牵连出其他许多分支结构。体现的是事务层级,包含的关系。

关联关系类似于化学键,展示的是多种事物之间的连接,体现的是彼此之间的影响。

序列关系可以理解为我们经常使用的123,因为所以,首先然后最后。它展示的是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顺序。

数据关系更好理解,比如常用的饼状图,进度表等等,他们体现事物的数据结构,空间时间上的差异性。

用知识晶体结构学习的实操

学习计划:每天收听与工作实际问题相关的几期节目,用纸笔记录下重点内容与技巧。

在尝试使用其中的技巧解决合作谈判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必须了解不同类型节目之间的结构关联,找到同一类话题下的解决方法,才能够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迅速系统调用出来。而这就是关联发挥作用的时候了。音频内容彼此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小,一段时间之内的内容往往是基于不同的情境设想给出的技巧,比如今天教你如何跟别人开玩笑,明天教你如何说服别人,后天又跳跃到如何理性跳槽、如何礼貌提加薪等等。正是因为他们之间欠缺联系,没有为读者听着建立起类似知识晶体的联系,所以很难被组合起来使用。此时我突然发现:这不就是看过的内容觉得有用过瘾,但很难实际运用的一个原因嘛!

(比如,11月11号提到将是非题变成选择题的内容:对方找你帮忙,你不好一口回绝,但客观条件又很难让你满足对方的要求,这时采用是非题变成选择题的方式,即告诉对方你可以帮忙做这件事,但是由于其他客观原因,所以这项任务在质量上或数量上等其他某些方面没有办法完全保证满意。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对方很难再进一步提要求,如果对方强制要求你做到完美会显得不近人情,所以他只能从你给出的条件里面挑选出一项选择妥协。

看似好像是非常实用的方法,但是,这仅仅适用于是你自己帮助别人的时候。如果是我们自己想去主动寻求与对方的合作谈判,并且对方可帮可不帮,这个时候此方法就很难施展开来。因为我方处于弱势地位,若进一步提要求,很容易招来对方的反感)

再者,制定出每日学习任务之后,即便我没有正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在实际需要推算学习进度的时候,我也能够根据总期数与每天学习的数量得到答案。这其实相当于让我从时间的角度上把握了学习进度,可以更加宏观的看到学习整体状况,这就是数据结构的魅力所在。

类似的,对于以前看过的书籍里面的内容,我很快会忘记掉,在回顾的时候我经常大脑一片空白。了解了树状结构知识更有利于大脑的储存与检索,当我尝试用树状结构的方法去梳理书本的架构的时候,我发现书中的主要观点能很快的回忆起来,各章节的结论就相当于树枝,每一个章节的问题就相当于树干,他们互相联系、清晰地存在于脑海当中。

通过以上的例子你可以发现掌握知识晶体结构前后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差异有多大,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以这么长的篇幅来记录回顾知识晶体,如果说你和我一样有碰到类似的问题,经常懊恼学过的知识没法及时提取、不能很好的运用,强烈建议你尝试使用这几种知识晶体结构去学习,实践之后的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