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长安往事———一个地方史的宏观视野青春

为什么甲午战争不和日本死磕到底?

2017-05-25  本文已影响17人  终南山故事

2014年是甲午年,甲午战争过去了两个甲子共60年了。二十年前,我还在读初中,那时候我们班是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一味的教导,明白了要好好学习,也在引导下对一些可有可无的课程产生了自觉的排斥,很少有人愿意下力气学。上这些课时,同学们正好可以休息,勤奋的会偷着写作业,懒惰者也可或聊天或打瞌睡。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在历史课上,勤奋的同学把作业本收起来了,懒惰的同学也打起了精神。那位个子不高,五十出头的女老师把历史课讲的很精彩。

    在这许多的精彩的讲述中,印象最深的是对李鸿章的讲述。中法之战后,他成了卖国贼,甲午之战后,他又去签订条约,又成了卖国贼,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又拖着病体成了卖国贼。

    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述中记住了李鸿章,甚至借此嘲笑班里一位也姓李的同学。李鸿章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很遥远的愤愤不平,更多的似乎是快乐。然而,我们却没有想到,我们实则活在他们所塑造的世界里,还受着影响。

       时光荏苒,现在回想起来,在李鸿章所谓的卖国行为之中,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对中国人都深受其害的卖过条约就是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李鸿章的卖过之名在当时坐实了。他一手打造的北洋舰队覆灭了,他的淮军班底打造的沿海防线崩塌了,他自己也名誉全毁,这不能不说是他个人的全面失败。

        然而,历史不只是诉说单个人命运的历史。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历史的片段中,被历史所塑造,也改变着历史。如果简单的说李鸿章是卖国贼或不是,可能还是太情绪化了。说他卖国,我们言辞激烈,正义感强,却忘了设身处地的想想;说他不是卖国贼,是被迫的,亦或是为了担当,然而,这简单的从历史人物的命运出发,似乎也不妥当。

        为什么要签订《马关条约》?因为甲午战败了。但战败了就一定要签订条约去割地赔款吗?当然要,因为前面的鸦片战争及后续的多场战争都是如此。但历史就不能改变吗?割地赔款的目的是什么?

       当时日本已经完全摧毁中国渤海湾防线,北洋舰队覆灭,辽东半岛被侵占,山东半岛岌岌可危,这时,日本扬言要打到北京。清廷震动,慈禧、光绪都坐不住了。于是派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将事情抹平。于是乎自称当了一辈子裱糊匠的李鸿章再度出马,在日本受尽羞辱,挨了一枪,割地赔款了事。

      《马关条约》之前,中国北洋军团覆灭,不可一战,战则亡国。有人以此为李鸿章开脱,认为李鸿章是不想把国家推入灭顶的战争中,是个有担当的人。他为何要签订条约呢?原因也很简单。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放在首位的永远不是国运,而是自己的统治。如果日本人当时向北京进军,将会严重危及清廷统治,有清一代或许即刻覆灭,因而,为了挽救“危局”,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割地赔款款,也绝不直面日寇。

       这里就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当时能否一战?如果说把国家推入战争就是罪人,那么美国为何要接连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可以在两次大战之后两次都起飞。回想抗日之时,北京沦陷,南京沦陷,大半个中国沦陷。此时中国的危机难道不甚于甲午当年吗?对中国而言,有时候,民族的衰败和落后是需要战争洗礼的,虽然很痛苦,但是却不可避免。从百年的历史看来,战则有益,和则后患无穷。

      对于《马关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我们当然不能过于指责,但李鸿章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昧于世界潮流却是真的。他的所作所为,只是让清廷统治者多苟延残喘了十数年而已,却毁掉了我们几代人的大中国梦。

      君不见,今日之中国,受此条约影响之深。或许你会说没有。那么,仅就台湾来看看。李登辉之流即是日本占领台湾半个世纪的精品杰作,他能被日本所同化,完全不认中国大陆,就是日本奴化教育的结果。台独日盛,统一之日那可期待?这里面,有《马关条约》深深的影子。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事实不可忘却。

      甲午战争也是奇怪战争,当时几乎就是李鸿章自己的势力与日本战斗,而在南方的南洋舰船和军队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根本不参与。这连西方人看着都着急。为何会这样?因为中国还没有国家观念。既然没有国家观念,就不会真正的把自己当作国人看待,也不会为国家考虑。

  近代史上这样离奇的事情很多,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到南京附近时候,周围居住的百姓敏捷的登上英国舰船。这可不是要凿成敌舰,而是为了上去卖鸡蛋。因为百姓认为,当时英国人和官府大战,和自己无干。

      如果说五四塑造了知识阶层的国家观念,那么抗日则是塑造了全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只是抗日来的太晚了,已经养虎多年,所以为患很深。如果在甲午当年,中国迁都,誓死与日决战,必然会唤起民众的国家观念。刚刚走上工业化的日本,不可能是数万万中国人的对手,日本必败,而此后的历史也会改写。那么今天,我们也不用为了台湾而愤愤不平,更不用说小小的钓鱼岛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