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节俭与奢侈

2015-04-07  本文已影响367人  IT学思想

最近,添置了不少物品,买了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也买了新手机。买中大件物品不再像以前一样考虑许久。一来是经济上比之前好,二来是观念的变化,不必计较这些消费。

受成长经历的影响,自己深知钱来之不易,固从小到大,都不乱花钱。不管是挣多挣少,都不愿做月光族。如今,虽然不能说挣得很多、花的也不少,但也许在别人看来,自己的收入和消费似乎是不太匹配的。这不是我有意为之,而是一种消费的惯性。

一个记者采访一位企业家,问”中国有很多美德,哪个美德是被夸大了的“,这位企业家说是”节俭“。是的,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节俭“,不节俭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那为什么这位企业家说不应该过度强调节俭呢。在5年前,我会对这个观点也许会持否定态度,但现在,我对这个观点深表认同。

节俭与否和品德无关。奢侈并不能说这个人就是坏人,更何况用是和非两种价值观来评判一个人本身就是不可取的方式。节俭只是教育小孩子尊重劳动成果,收获来之不易。

节俭并不能让生活过的更好。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能力是相关联的。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时候,开源节流是唯一的方式。但我们需要注意,节流只是保障生活持续下去的临时的方法,开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开源才能让生活更好。

"节俭对人最大的影响是思维方式的影响。节俭的人对待钱的态度往往是怎么省钱,而不是怎么挣钱。长此以往,将很容易形成思维惯性,不在开源上想办法、而不停的想方设法节流。《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的两位爸爸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节俭容易给人一种“小气”的感觉,不利于社交和团队建设。中国有句古语“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作为个人,没有人喜欢和“小气”的人交往;作为一个公司一个团队,老板的“奢侈”行为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信心。

“积极消费、不节俭”有利于加强人追求“钱”的欲望,从而更加努力的工作,同时增加成就感。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就在公司年会上积极鼓励员工家属积极消费,只有钱用出去了,员工才会更努力的去奋斗。

本文写于2015.4.27 周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